本报北京4月10日电(记者齐芳)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今天发布了《2007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研究显示,在所有接受测试的城市居民中,15%-18%心理健康状况为“好”;65%-70%为“良好”;11%-15%为“较差”;2%-3%心理健康状况为“差”。这表明,我国城市居民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但不容乐观。
专家解释说,由于本次研究是从城市居民中抽样,且没有包括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的躯体或精神疾病患者,因此实际心理健康状况偏低者的比例有可能高于本次调查结果。因此,我国城市居民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值得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各部门亟须采取措施,积极面对。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国民的心理健康需求,本次研究还调查了全体参加测试的成年人对当前心理问题的主观体验。48%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社会上人们的心理问题严重”;88%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工作重要;与此同时,对“你觉得获得心理咨询服务是否便利”这一问题,74%的受访者选择了“不便利”。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城市居民对心理健康的需求与可获得的服务之间存在较大缺口。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内部心理过程和谐一致,与外部环境适应良好的稳定心理状态,它包括五个维度。认知功能正常、情绪积极稳定、自我评价恰当、人际交往和谐、环境适应良好是心理健康的标志。根据这一标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组”首次自主研制了符合我国国情、有统一内涵且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使用的《中国心理健康量表》,并参照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及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有关资料,在全国21个省(直辖市)的39个城市进行了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