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女性扎根基层工会20年,把工会比作职工的家,把职工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热情和赤诚扶助困难职工,使一个基层工会一跃成为“全国先进县工会”。
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河南安阳市内黄县工会主席邵敬春。
当好职工“娘家”人
无论是在工人文化宫修葺一新的场
1991年,邵敬春到任时,内黄县总工会还是一个“活动无阵地,帮扶无经费,职工不认可,领导不满意”的“老大难”。在一般人看来,她完全可以在工会主席这个“闲差”上得过且过。但邵敬春却认为:“职位没有闲忙之分,你只要想干、肯干,就不会闲下来。”
为把职工最大限度地组织到工会中来,她带领工会干部职工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了“五个一”村级农民工工会建会模式和“十有”“六清”规范建家标准,先后组建村级农民工工会520家,新发展农民工会员48000多人,成立了职工服务中心和法律援助中心等维权帮扶机构,开通了职工维权服务热线,确保村村建工会,会会都有维权联络站,实现了工会由“福利工会”向“维权工会”转型。
在内黄县,“有困难,找工会”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邵敬春和工会同事们努力建立起的“六清”帮扶台账、定点看病医院和购物超市、职工爱心幼儿园、职工计算机培训中心以及通过党政工“一对一”结对帮扶,几年来已累计使1.8万人次困难职工直接受益,1800余名特困职工子女解决了入托与上学难题。
为了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邵敬春在一次次收集再就业信息的同时,成立县总工会劳务输出办公室,在全县设立23个服务站,年均输出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异地就业1000余人。邵敬春说:“工会就是职工的娘家,当好职工的‘娘家’人,就要将职工冷暖放在心上。”
一条短信换来的“全家福”
邵敬春成了许多困难职工的知心朋友。
去年8月2日,正在北京开会的邵敬春收到一条短信。“一壶汽油或者一瓶农药,一星期之内,一个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的伤残职工郭会平,年仅35岁将结束生命……”
和职工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邵敬春马上意识到,这是一名职工在绝望时向工会组织发出的求助信号。
当匆忙赶回内黄的邵敬春及时出现在发出求救短信的郭会平面前时,这个35岁的大男人紧紧握着她的手,泪流满面。
这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家访。郭会平原本有个幸福的家,但10多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工伤事故,导致他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不说,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由于所在公司破产,赔偿金迟迟没有到位。妻子因忍受不了生活的重压而离家出走。看着两个尚未成年的孩子,郭会平产生了轻生念头。
邵敬春开始四处奔走。在她的积极协调下,内黄县政法委、县法院等部门决定在郭会平家现场办公,为郭会平送去2万多元伤残赔偿执行款。邵敬春还为郭会平一家送来6000多元救助金,缓解了他一家人的生活困难。
感激之余,郭会平和他那因感动而回家的妻子拉着孩子们一起,同邵敬春照了一张“全家福”。
遍地开满文化之花
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摆满了工会维权、法律、文学等9大类书籍,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几十名一线职工正在惬意地读书上网。内黄县在全国首家创办的职工书屋,如今已发展到60家,职工们凭“一卡通”可在任何一家借阅图书。
“以前下班后没地方去,老是在牌桌、酒桌上打转转。”一位正在看书的职工告诉记者,近几年,很多职工像他一样在下班后或者节假日走进书屋。
“关心职工的生活,还要关心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邵敬春告诉记者,“职工书屋”并不单单只是几间图书室,这个书屋包括职工阅览室、流动图书站、业余学校等多种形式。有了这间“书屋”,职工们就有了自己的学习平台,各级工会将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引导职工阅读优秀读物。
比学习、赛技能的风气浓了,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强了,涌现的读书成才岗位标兵多了……“职工书屋”被打造成了安阳乃至河南基层工会建设的文化品牌,收获了累累果实。
今年1月3日,邵敬春作为全国“职工书屋”建设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发言。
面对荣誉,邵敬春说,她所做的这一切,只是在尽一个工会主席的职责,她甘愿一辈子做职工的“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