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之间由于资源条件不同、生产技术水平不同,主导产业的选择也不尽相同。那么,主导产业选择需要注意哪些呢?
(一)、竞争优势明显
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主导产业不仅应该具有更强的获取资源的能力,从而在资源配置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应该具有更强的价值创造能力,
(二)、内生增长能力强
主导产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只是其外在表现,而产业的内生增长能力才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以必须选择内生能力强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迈克尔・波特(2003)从生产要素的角度阐述了内生能力对产业竞争优势重要性的机理。他将生产要素分为基本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两类。其中,基本生产要素大都是天然禀赋,是既定的条件,高级生产要素是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来自后天创造。当产业发展面临选择性的劣势时(如土地昂贵、天然资源缺乏等),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就必须通过高级生产要素的作用将基本生产要素带来的劣势消化,并创造出产业的竞争优势。这种创造力主要依靠的是以创新力为主体的产业内生能力。
早在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中,就提出了创新是产业兴衰的主要动力,是产业内生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主导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有了创新,主导产业的增长率就会大大超过国民经济总增长率。创新通过多方面的作用来影响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首先,创新氛围可以培养劳动者对产业发展相关知识的敏感,尤其是对创造性要求高的产业;其次,不断创新可以通过完善现有生产要素供给状态、创造或调节现有生产要素供给等方法来改善生产要素供给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第三,创新可以不断带来新的投资领域、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进而影响需求结构;最后,对于产出需求弹性较大的产业,创新可以通过创造新的市场需求而吸引生产要素的流入,从而提高产出的数量并有可能获取较高的收益;而对于产出需求弹性较小的产业,创新通过需求的相对缩小而引起生产要素的流出。
(三)、需求弹性大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了对各种产品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市场需求是主导产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要条件之一。作为区域主导产业,必须拥有长期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容量。主导产业的产品应在国内甚至是国际市场具有较大的、长期的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拉动,主导产业很快就会衰落。所以,主导产业选择必须把“需求的收入弹性最大化”作为一个基本原则,也就是说,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至少要大于1。
产业是一个诸要素相互关联的系统,产业需求结构的任何一点变动都将触发到产业系统的方方面面。其中,消费需求结构是需求结构变动的主要方面,它可以通过市场引发投资需求结构以及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变动。只有把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最高或较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才能促进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提升,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
(四)、技术先进
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了新的生产函数。所以,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特别重视技术进步的作用,所选择的主导产业应当能够集中地体现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和发展趋势。作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应能够较快地吸纳先进技术,从而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众所周知,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技术进步的作用,这不仅表现在技术进步能够改变劳动手段、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的质量,从而影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例,导致资源的重新配置,而且还表现在技术进步能开创出新产品、新产业、新部门,逐步替代或改造传统产品、传统产业和传统部门,最终提升整个产业的素质和区域产业结构的水平。
通过对产业革命史的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主导产业更替的动力来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每次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导致新技术的产业化,并导致该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因此,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该自觉地将主导产业选择与技术进步对接起来。当然,并不是技术最先进的产业就能成为主导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必须要有扩散效应。
(五)、关联强度高
主导产业所具有的带动性是主导产业的一个重要性质,而主导产业正是通过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来带动其发展的。所谓产业的关联,在本质上是社会生产中不同部门之间和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结构及产品的需求结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结构状态。而产业的关联度则是产业之间这种技术结构和产品的需求结构的扩散程度及其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强度。
区域产业系统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复杂的大系统,不同产业由于产品生产方式和技术复杂程度不同,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也就不同,从而对区域经济的推动力和拉动力有相当大的差别。选择关联度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或推动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发展。(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