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2日,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四海群贤坐而论道,亚洲乃至全世界的目光注视着海南小小的博鳌。
从偏僻渔港到享誉中外,博鳌小镇仿佛一则现代神话,更如一个小小窗口。窗口的背后,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
从3月28日到4月3日,马不停蹄。我们中央采访团一行走遍琼岛南北,感受沧桑巨变。晒红的是脸庞,闪亮的是海南。
风雨征程二十年。不论快与慢,我们看到了新海南:从建省初期到2007年,GDP增长21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0多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1倍;农民年收入增长7.6倍。“曾经落后的海岛,已变成初步繁荣、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经济特区,这得益于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建省办经济特区,就没有海南的今天。”中共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如是说。
风雨征程二十年。有沉思,更有喜悦。在自醒和自觉的进程中,海南一直致力于寻找最符合海南实际的发展之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终于步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历史选择了海南
让我们把镜头推向历史。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1988年4月1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由此,海南,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试验场。
海南沸腾了,琼州海峡沸腾了。每天都挤满了过海峡的人。他们可不是一般的打工仔,他们都是人才。他们中有应届毕业分配来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也有决心到新特区闯天下的,都不顾一切渡海峡了。
他们成为中国第一批市场经济的见证人和亲历者。
现任海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当年在海南省教育厅工作的林北平曾目睹海南省成立揭牌仪式的盛况。他说,当时举国上下对海南寄予厚望:海南能不能改善环境,大规模吸引外资求发展?海南能不能实现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要为社会主义争气呀!海南肩负重任!
勇闯雷区,锐意改革,谁与争锋?建省办特区之初,当时的省委省政府就立志要干得不一样:从北京请来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带队的庞大顾问团,制定了《海南经济发展战略》――这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海南的宏伟蓝图。
海南本省的智囊们也非同凡响。1988年他们拿出了省政府《三十条》。当时海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的廖逊这样评说:“当时我们搞的30条实际上只有28条。为了凑足30条就加了两条:第29条是‘凡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都是可以大胆探索的’,最后一条是‘此文件解释权在省政府’。”――仅第29条,至今仍然是惊世骇俗的!
十万人才过海峡,海南涌动惊天潮。但是,巨大的开发热情,也遮蔽了理性的发展。“就如一个小朋友,连走路都没有学会,就想马上跑起来,那肯定会出问题。”廖逊说。当“贸易主导论”伴随着贸易全面放开而黯然失色,当“旅游主导论”和第三产业主导论也由于房地产泡沫和地方金融风险问题而跌到了深谷,海南,这个不甘落后和沉寂的海岛,在没有特区优势时反思了自己,反省了自己。
海南何处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海南发展的曲折历程成为海南发展战略成熟的萌芽!新世纪出现新曙光,党中央、国务院的新战略成为海岛前方的明灯。
海南选择了试验
一个海岛创造了无数新的经验、新的改革开放思路。这些大胆创新试验成果实际上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谈及海南建省20周年,武汉大学教授伍新木这样评说。
小海岛大贡献!这种贡献不是GDP,不是上交国税,而是勇往直前的精神和一件一件实实在在的体制机制创新!我们还是来粗略地数数吧!
海南省发展与改革厅厅长林回福介绍这些改革时仍显得激动:在全国率先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在洋浦试行土地成片承包开发模式。率先在全国进行“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在全国实行由省直接管辖市、县的行政体制。第一个在全国明确提出要在一切经济成分的企业中实现平等竞争,通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率先在全国实行交通规费“四费合一”、取消一切收费站,实现“一脚油门踩到底”。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初步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推动一批国企改制、关闭、破产、重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财政、金融等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坚持。放弃。放弃。坚持。其实这些改革措施,并不全部在海南建省办特区形势好的前6年。在外贸特权普惠化之后,在1993年银根紧缩,海南被戴上“高金融风险区”的帽子之后,在遍地都是烂尾楼之后,海南,仍然坚持了改革开放,坚持了体制创新。
海岛,成了名副其实的改革之岛!
潮,潮呀。大潮每天冲击着海南。海南也每天牵动着整个中国。改革没有停步,率先也没有停步!这就是海南,这就是海南人!这就是试验场!
最近几年,海南关注民生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再次令人刮目相看:在全国率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比国家要求提前两年覆盖全省所有的乡镇和行政村,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城镇“三不靠”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积极扶持再就业,全面启动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努力实现全民充分就业。2007年全省就业人员401.22万人,比1987年增加121.61万人。
要知道:海南省GDP不到全国的1%,财政收入也不到全国的1%。相比他们的大作为,你不能不惊叹:在勇于探索的改革者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成为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一语中的:“海南应该把解决民生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新时期经济特区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特征去做。”省长罗保铭说:“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和归宿就是为了人民群众过好日子,政府每年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部分用于解决民生最急需的问题。”
当代英国爱尔兰著名学者巴克莱博士在《花香满径》中说,“幸福生活有3个不可缺乏的因素:这就是有希望、有事做、能爱人。”省委书记卫留成、省长罗保铭缘何能在海南实现民生优先,就是他们理解了百姓的幸福哲学。
但是,如何继续满足百姓的幸福?如何继续在大改革中实现大繁荣?海南不再盲目,不再妄想,不再片面。
科学发展观,把海南引领到广阔的天地。
这就是快与慢的辩证法!发展与保护同步,经济与生态如何双赢?卫留成说,我们不能拾人牙慧,不能捡人垃圾。海南人既不与人比速度,也不搞重复建设,更不承接落后的产业转移。必须再次重展特区之特,创新之新!
“一省两地”!一个全新的词汇热海南。“把海南建成我国的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度假休闲旅游胜地,”这一句绕口的话在海南省各级干部嘴里是那么流畅,都能脱口而出。
“一省两地”发展纲要具体演化成战略,就成了“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800万吨炼油、60万吨甲醇、15万台发动机等一批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工业腿短的海南,马上像椰子树一样“噌噌噌”地拔节长高了。
不比速度比特色。海南立马变成了全国上百个大城市的菜篮子、果盘子。热带高效农业每年增长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海南泓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俭平说,他目前正在海口市云龙镇开发北山养猪场沼气发电示范项目,得到海口市农业局的大力支持。海口市委书记陈辞也介绍说:海口市启动优势产业出口示范区建设,建成肉鸡出口基地和荔枝出口基地,荔枝、生猪、水产品出口大幅增加。畜牧、水果、瓜菜、水产、花卉等五大特色农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都市农业与阳光之都交相辉映,海口正成为温馨宜居的新型省会城市。
鳌头昂首天外
博鳌亚洲论坛上,众多嘉宾在演讲中不约而同地祝贺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博鳌,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的明窗。
从五指山汩汩流下的万泉河水从这里入海,博鳌,就是一只巨大的鳌,口含玉带滩,缓缓抬起头。其实,在中国地图上,整个海南岛,又何尝不像一个高昂着头的巨鳌傲视大海呢!
博鳌论坛的创办,本身就是海南开放的结果。而海南开放的重大举措,同样是在“勇”字和“特”字上开花结果的。这些开放之举现在数来仍然令人振奋:
1992年3月,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国家赋予洋浦经济开发区最优惠的政策。2007年9月,洋浦保税港区获准设立,成为中国第四个保税港区。目前,洋浦经济开发区已成为海南正在崛起的现代化工业基地。
率先实行“落地签证”政策。国外客商、旅游者停留时间不超过十五天,可在海口、三亚口岸办理入境签证手续。对美国、日本、俄罗斯等21个国家持普通护照、5人以上的旅游团队,在琼停留时间不超过15天,可免办签证入境。
率先实行航权开放试验,开放第三、四、五种航空运输业务权。海南的天,成为中国最开放的天。
博鳌的坐而论道,把海南变成了视觉中心。而三亚市,吸引的是投资和游客。一般的看法是,三亚是中国的夏威夷。采访团里有记者这样提问时,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江泽林马上反驳:应该说“夏威夷是中国的三亚”。
迎着椰风海韵,漫步三亚湾,一个名叫凤凰的人造海岛正在长高。这里是国际邮轮港区,五年之后将开发成为东方迪拜。凤凰岛主名叫曾宪云,他充满激情地邀请采访团成员五年之后再访小岛。岛上高高的火炬台正在加紧施工。今年5月4日,奥运火炬将在这里登陆祖国内地城市,并在此点燃,传遍祖国的千山万水,直到高耸云天的珠穆朗玛峰。
在湛蓝湛蓝的南中国海上,这即将熊熊燃烧的火炬台,像是给20年勇往直前坚持改革开放的海南展示了一个鲜红的标题:正是巨人伸一臂,遥从海外领中原。(另参见5版《“一省两地”产业战略兴海南》) (压题照片蒋聚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