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海南:科学发展谱华章

2008-04-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付小悦 魏月蘅 王晓樱 夏斐 王瑟 我有话说

20年前,三亚凤凰镇黄?四组村民傅德辉住的是低矮的茅草房;后来,茅草房换成了瓦房;今年,他搬进了气派的新房,搞起了“生态经济”,还在门前挂上了“傅家农家乐”的牌子。

20年风云际会,琼岛沧桑巨变。“经过多年的沉寂与调整,海南迎来了又一次繁荣――这次是切切实实、理直气壮的繁荣,不是炒房,不是泡沫。

我们把自己放到了全国一盘棋的大局中,走在科学发展的路上,心情舒畅!”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廖逊说得豪迈。

这正是:明珠出匣新光芒,海角天涯谱华章!

“一省两地”:产业战略交响曲

三天之内看到的四个对比鲜明的情景,在记者脑海中激荡。

3月30日,洋浦。在中石化炼油公司,但见花木扶疏,但听鸟语鸣叮,却难觅工人的踪影。厂方解释:这个年产值335亿多元的工厂只有五百个工人,又分成了三班倒,每班100多个工人大多坐在现代化监控室中,当然“空厂不见人”。

3月31日上午,三亚崖城海源实业有限公司的蔬果基地,各种精致的海南热带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田头则响着优美的音乐――公司总经理刘庆鸯说得郑重:“我们的蔬果也需要‘音乐胎教’。”这个朴素精干的农妇,致力开发海南热带绿色无公害蔬果名牌,联合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蔬果远销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3月31日黄昏,三亚大东海。椰林树影,水清沙白,满目是写着中英文语言的招牌,金发碧眼的游客与三亚市民微笑着擦肩而过,沙滩仿佛成了“小小联合国”。

4月1日,五指山黎锦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80岁的黎族老人黄义妹身手矫健,箕坐于地上手工编织黎锦――黎锦技术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黄义妹和她的乡亲们所编织的产品,将被运往五湖四海。

古老与年轻,城市与农村,现代旅游与原生文化,国际友人、汉族与少数民族……这些元素,都激荡在这个小小的岛屿上,也共同汇集成了海南“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的恢弘交响曲――自1996年提出的建设新型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热带海岛休闲度假胜地的“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有力推动了海南三次产业的发展。

有专家评价:海南地域广阔,地理状况立体分布,经济层次共同存在,既有较发达的中小城市,又有最贫困的少数民族山区,是全国经济形态的微缩。而海南省社科联副主席曹锡仁则说:“如果说中国是人类现代化故事独特一幕的话,那么海南正是中国现代化大幕里的独特一区。海南如何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问题本身不断昭示着研究的复杂性和难度。”――海南省政府正是用“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的思路,来求解这一具有“复杂性和难度”的课题。

硕果累累。“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2007年前三季度,仅四家大企业对规模以上的经济贡献率达81.3%;热带高效农业踏上了从数量增长型到质量增长型的起跳点;旅游业逐步实施转型升级战略,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高端攀登。

2008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新目标: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成为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的新型农业基地,成为国际国内著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争取把海南建设成为背靠内陆、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航运和物流中心,成为优美舒适、最宜人居的理想居住地,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地区。

六个“成为”,是站在新起点上海南人的新思考。

生态立省:保护环境流行曲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无边无际的绿与蓝,为琼岛铺就了绚丽的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的宝贵财富――这财富是天赐的,也是人创造的。

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全世界遇到的难题,是中国遇到的难题,而在海南这个自成地理单元的岛屿上,当海南准备昂首跨步从头跃时,这难题似乎尤为棘手。

他们找到了解决这个难题的金钥匙:科学发展。

海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北平提到了一件往事。2002年的一次会议上,五指山市领导设想建小水电站的汇报被省领导打断:“开发建设是省里统筹考虑的事,你们要考虑的,是如何保护生态。”接着,这位领导用了很长时间讲保护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话题,使在座的人深受震动。及至一年后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与会的人如醍醐灌顶:“科学发展观”,不正是为海南一直在苦苦求索的道路点亮了明灯吗?

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如是说:“总结这些年的实践,我们有一条深刻的体会,就是要从根本上保护好生态环境,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找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路子。

这些年来,我们坚持从海南仍是欠发达地区的省情出发,初步提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而省长罗保铭则表示:“良好生态是海南的优势,保护好生态不仅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更是我们发展的目的,是生产力,是海南对全国人民肩负的一份责任。”

生态立省、开放强省、产业富省、实干兴省――在海南未来五年的四大战略中,生态立省放在第一位。海南先后出台27项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先后投入120多亿元用于生态保护;启动全省海防林建设工程,初战告捷;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天然森林……

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工业画卷:一边是2007年工业总产值417.4亿元的佳绩,一边是在经处理后的废水中游动的锦鲤,“社会赢了,环境赢了,我们也赢了。”洋浦企业管理人员如是说。

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农家新图:在文昌市白鹭湖生态文明片区,森林茂密葱茏,鸟儿繁衍生息,千亩热带水果基地年产值1500多万元,村民们踏上了“绿色小康”路。

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傲人数据:“十五”期间,海南人工造林423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56.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海南连续多年大气和水质量排名全国第一;世界环保组织1998年和2002年公布的大气排名榜上,三亚市两次位居世界第二。

保护生态环境,就这样成为海南的流行曲――不是风靡一时,是永远的流行。

天人合一:和谐文明协奏曲

海南之美,美在和谐――不仅是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更有人与社会的和谐。

琼海龙江镇石盘园村的王东泽感到了这种和谐。这个早年曾在海口做修理工的汉子,如今回到了家乡。水泥路曲径通幽,鸟儿在花丛中歌唱,孩子在槟榔树下悠闲地荡秋千,文化室、健身场掩映在椰林之中……“环境很美,邻里和睦,村里大事小事都要民主讨论,我为什么要离开家乡呢?”他反问记者。

王东泽的回乡,源于“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在海南,这是一个闪烁着光芒的名词。从2000年9月至2007年年底,7774个文明生态村在海南星火燎原,由点到面。海南省文明办主任陈修演说得自豪:“建设文明生态村从形式到内容,从提出到现在,短短7年多时间,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被中央誉为‘一条创建和谐农村社会的新路子。’”

洋浦的符珍雄一家也感到了这种和谐。作为一位土地被开发区征用的失地农民,他享受到了安民工程:上大学的孩子每学年能领到补助,阿公和阿婆每月都有“老保”。这得益于洋浦开发区的18项民生工程。作为走在改革前沿的地方,不能让人民承担改革的成本,而要让人民享受改革的成果――洋浦的“民生观”成为海南“民生观”的缩影。

海南皇冠滨海温泉酒店总经理刘淑颖同样感到了和谐。15年前从广西来到海口从事酒店业至今,她在这个“窗口行业”目睹了海南的变化。“15年前,外国游客常能招来围观者;现在,别说我们的员工,就连街上卖水果的大妈都能说几句外语了!文明和谐,已经成了海南的文化底蕴。”

在一篇《海南特区的文化期待》的短文中,作者提到了海南的文化建设:“对海南来说,这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从狭隘的经济理念去办特区,正是一些特区遇到困难的原因。我说的文化不是狭义的文艺创作,也不是以纯粹GDP为目标的文化产业,而是一个地方的人文底蕴。”

诚哉斯言。三亚市力邀记者观看一台《浪漫天涯》的大型演出,并恳切地请观众提提意见――这台刚刚打造的演出还在继续完善之中,目的是“让游客在观光休闲之余,更能感受海南文化”。这一幕意味深长:从风景到文化,从经济到精神,从发展到和谐,海南在进行更深层的追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