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防暴队学员出征海地
1981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简称武警学院)经国务院批准在河北省廊坊市建立,隶属公安部,主要为
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优良传统,主动适应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建设需要,培养政治可靠、精武博文的共和国忠诚卫士
坚持需求牵引,创建特色学科专业。学院始终坚持为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建设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以培养部队急需的专业人才为根本,在零起点上创建特色学科专业。1985年、1986年学院在国内率先开办了建筑防火、出入境管理等6个本科专业,结束了我国没有边防、消防本科教育的历史。随着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职能任务的发展变化,学院适时进行专业调整,相继创办了核生化消防等新专业,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适应部队建设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学院开设10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点,其中,消防工程、边防管理、火灾勘查等专业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并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军事情报学为河北省重点学科,安全技术及工程为河北省重点建设学科。学院注重加强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夯实教学基础。近年来,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河北省、公安部精品课程18门,13项成果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编写教材214部,有11部教材列入国家级规划教材,20部教材列入公安部规划教材,35部教材获省部级优秀教材奖,填补了公安边防、消防、警卫学科专业教材建设的空白。学院紧紧围绕学科前沿和部队建设实际开展学术研究,不断丰富完善学科专业理论体系。2001年以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6项,有48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12篇学术论文被SCI、EI、ISTP等收录检索。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已发展成为全国公安现役高等教育的龙头,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科研的主阵地,确立了在专业领域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地位,在部队建设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课现场教学
坚持政治建校,铸就忠诚警魂。学院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办学治校的首位,充分发挥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和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构建了“党委领导、部门负责、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全方位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不断强化理想信念、宗旨使命、战斗精神和廉洁从警教育,打牢学员的思想理论根基。坚持服务社会,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培育活动,使学员在奉献爱心、服务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经受教育,升华思想。1997年以来,共有101名学员志愿赴西藏工作,献身边疆,扎根基层,建功立业。消防工程系一队被河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拥政爱民模范先进单位”,消防工程系五队被河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双三好’先进单位”,被全国双拥领导小组、中央文明办、中宣部、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坚持贴近实战,提升实战能力。学院坚持专业教学紧贴部队执勤、执法、训练、作战实际,紧贴任职需求,加强新理论、新技术、新法规、新战法、新装备的教学与研究,不断完善学员实战能力生成体系。学院逐年加大投入,改善训练条件,构筑实践教学平台。优化实践教学方案,坚持到部队开展调研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做到“年年有实践,四年不断线”。创造近似实战的训练环境,抓好想定作业、现地教学、模拟训练、综合演练,积极推进案例教学。利用部队院校军事化管理的独特优势,组织学员开展骨干轮任、模拟中队、模拟参谋干事等活动,增强学员的组织指挥、管理教育等带兵能力,拓宽了能力生成渠道,为走上部队一线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坚持教学训练与执行重大任务相结合,注重在实战中培育学员的战斗精神,提升实战能力。在执行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安全保卫、建国五十周年大庆警卫等重大任务中,我院学员表现突出,受到公安部通令嘉奖。2004年,我院学员参加全国公安民警大练兵汇报演练,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坚持“捆绑式”办学,增强育人合力。学院充分利用办学体制优势和部队资源优势,发挥公安部机关和部队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实施“捆绑式”办学,凝聚上级机关、部队、学院的力量,共育人才。建立了校务委员会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学院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学院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在部队建立了95个稳定的实践实习基地,坚持选派教师到部队挂职锻炼制度,从部队选聘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战经验的优秀指挥员和业务骨干来院担任专业教官。公安部业务局和各总队的领导专家定期来院讲学,参与教材编写审定、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等工作。在部队建立教学信息联络点,及时吸收部队建设的新成果、新经验,实现了学院与部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力育人。
忠实履行使命,创造不朽功业。27年来,学院为部队培养输送了大批指挥管理和专业技术警官,一届又一届毕业学员听从祖国召唤,走向边疆,走向基层部队,走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在关键时刻拉得出,危急时刻冲得上,受到了部队的普遍欢迎。在祖国边陲,在熊熊火场,在重要警卫现场都有我院毕业学员英勇无畏的身影,有的日夜奋斗在执勤岗位上,用满腔热血和无限忠诚演绎精彩人生;有的在平凡的工作中恪尽职守,默默奉献,创造一流业绩;有的为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舍生忘死,矢志不渝,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在履行“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光荣使命中,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建功立业、百炼成才。据不完全统计,毕业学员中有6人成为共和国将军,11人担任军职领导干部,154人担任师职领导干部,1125人成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20人被授予荣誉称号,11人次荣立一等功,101人次荣立二等功,近万人次荣立三等功。2003届毕业学员李绍苇,在多次灭火抢险救援战斗中,指挥果敢,战功卓著,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一等功,被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抢险救援勇士”等荣誉称号。
发挥本科办学优势,利用维和优质平台,构建本科教育与维和培训良性互动的教学模式
抢抓重要发展机遇,勇担维和培训重任。1998年,为适应国家总体外交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派遣维和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学院根据独特的办学体制和办学优势,主动抢抓重要发展机遇,积极申请承担维和培训重任。1999年,经中央批准,维和培训任务由我院承担。学院制定了“坚持以本科教育强势支撑维和培训,以维和培训优势促进本科教育”的工作方针,明确了“高目标定位,高起点切入,高质量培训,高标准评估,高层次交流,努力使维和培训与国际接轨”的培训工作思路,开启了本科教育与维和培训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实践历程。
发挥本科教育强势,构建维和培训体系。面对维和培训这一全新的任务,学院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在广泛吸取本科教学经验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联合国维和培训大纲、标准培训模块和甄选考试标准,科学构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根据维和任务区工作需要和培训对象实际,强化实战理念和安全意识,突出警务技能、技术战术、车辆驾驶、外语教学。按照实战要求,坚持从难从严训练,把战斗力生成全过程全要素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都训实、训细、训精。注重预案演练和应用战术训练,开展实兵对抗演练,将实战、实效、实用有机融为一体,确保了维和培训质量。
利用维和优质平台,优化本科教育要素。随着维和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学院与联合国维和行动部、国际同类培训机构的联系交流日益密切,先后选派教师100余人次参加联和国维和行动、担任驻外警务联络官、参加各种维和业务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拓宽了国际视野,积累了实战经验,整体提升了师资队伍水平。高水平的维和培训丰富和拓展了学科专业内涵,强化了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学院以提高学员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实践教学等进行了系列改革,涉外礼仪、心理训练、特种车辆驾驶、实用战术等维和培训课程被纳入本科教学内容体系,教师利用维和任务区鲜活的战例案例,充实课堂教学,有效提升了本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品质。
学院承担维和培训任务以来,先后培训维和警察1331人次,共向亚洲的东帝汶、阿富汗,欧洲的波黑、科索沃,美洲的海地,非洲的利比里亚、苏丹等7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47批1212人次。在烽火硝烟的维和战场上,维和警察舍生忘死,英勇奋战,经受了枪林弹雨的考验和血与火的洗礼,不负人民重托,不辱光荣使命,创造了辉煌业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均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1991届毕业学员尹亚菊,在公安边防部队业务建设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取得了突出成绩,被评为全国边防部队“优秀检查员”、“云南十大杰出青年”,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光荣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我国的维和培训工作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新华社、美联社、路透社等30多家新闻媒体对维和培训工作进行了深入采访和全面报道。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主管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格诺,以及英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的政要先后来院参观访问,对维和培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2007年8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亲切看望了我国赴海地执行任务的第五支维和警察防暴队,称赞他们是“世界和平的使者,中国的骄傲”。2007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出访利比里亚期间,亲切接见了驻利比里亚的维和警察与维和部队官兵,并欣然命笔:“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
(作者王铁民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政治委员、杨隽系该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