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博谈杂议

2008-04-2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2008年第6期

《中西文化交流与近代化》

何兆武先生在演讲中,对中西学术之争的历史背景,以及怎样看待中西学术之争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分析和讲解,并介绍了我国近代化的历程,涉及的知识面甚广,所举实例甚多。此外何先生对“中学”与“西学

”之争、五四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张之洞、谭嗣同等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及人物阐发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智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西方文化跌宕起伏、激进豪放。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千百年来,我国的历史文化始终处于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之中。它既是通过各种学科各种学派的相互砥砺、相互渗透而发展的,也是通过同世界各国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而进步的。在与西方的交流和互动中,我们传递着自身的璀璨文化,同时也汲取着西方文明的菁华。

通过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可以拓展文化视野,乃至于在不同文化间形成共同的视野。这种文化交流其实是一个双向双赢的过程。一方面,通过文化之间的交流来发现自身文化的边界和局限;另一方面,通过对自身文化的重新解读来拓展自身的文化视野。

当前,伴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西方文化正越来越深远地影响着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文化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西方。这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今天的中国更加开放,也更加自信。诚然,只有对自身的文化深具自信,才能与其他文化进行平等的对话,传送自身最美妙的部分,也接收其他文化最美好的部分。这将是一段美好的演进,一定会开启世界新的明天。不可否认,文化冲突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是客观存在的,也正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利弊的不同,才使得中西文化的交流互补成为可能,成为必需。但人们对文化冲突带来的后果和意义的观察与评价,则囿于人们的民族文化情结而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以往的中西文化冲突造成过巨大的灾难,但与此同时,它也起着富有成效的积极作用。在可以预期的将来,中西文化交流仍将充满冲突,但是前进的道路无论如何迂回曲折、千磨万劫,但它一定会持续不断地走向一个更加宽阔平坦的康庄大道。

不断地推进中西文化交流,还需要文化学者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多维的研究向度。如果由于自身文化、教育背景的局限,或囿于民族主义的情结,那就很难全面、客观地看待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透过上个世纪中国学者在该研究领域中的绝大多数作品,我们感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主义情结,并为之而感动。这类情感表达在二十世纪可以视为一种正当的反映,然而在迈进新世纪之后,当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时,这种情结处理不当,就会阻碍我们全面、深入地认识中西文化的关系,并且极易使我们在自卑与自傲之间徘徊,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全球一体化的态势。因此,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华学人应当抱着攀登世界巅峰的崇高理想,抱着平稳自信的心态去与西方学者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不断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向前发展。

解放军驻辽宁丹东某部

王洪亮、李祥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