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普通工人到电力专家

2008-04-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丽君 我有话说

编者按 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共产党员、高级技师窦铁成,参加工作29年来,始终坚持在最艰苦的施工生产第一线边干边学,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成长为功绩显著的电力专家,是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工人典型。本报今起将连续刊发

两篇通讯,介绍窦铁成的先进事迹。

  

窦铁成在东乌铁路建设工地调试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本报记者郭丽君摄

中国中铁是亚洲最大的综合型建筑集团,修建的铁路超过5万公里,占我国铁路总里程的2/3;修建的电气化铁路2.26万公里,占我国电气化铁路总运营里程的95%。

在中铁修建的铁路中,1/5是由中铁一局完成的。在中铁一局,哪个铁路线突发电力故障或技术难题,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打电话问电务公司的高级技师窦铁成,他一定会有办法!

他先后负责安装京九、浙赣等铁路的38个变配电所,全部一次性送电成功,并且全部被评为优质工程;

他的技术创新成果,解决施工技术难题52项,为企业节省成本、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380万元;

他先后记满了60多本学习和工作笔记,总字数超过了100万字,成为企业宝贵的技术财富。

电务公司的“金牌工人”和“救火队员”

工作笔记  2007年8月28日凌晨东乌工程

昨晚一直下着雨,屋内漏雨的地方防不胜防,无奈,只得起床,怕把图纸、被褥浇湿。室外下着大雨、室内下着小雨,沙葱把刚成熟的种子给了湿润的鄂尔多斯草原。

2008年4月14日,内蒙古棋盘井镇东(胜)乌(海)铁路难得的好天气,天空一片蔚蓝,四周的戈壁滩上,一簇簇骆驼草还没返青,巴掌大小的蜥蜴随处可见。52岁的窦铁成来到东乌铁路南山牵引变电所两天了。

这几个月,他在东乌铁路、新疆精(河)伊(宁)霍(尔果斯)铁路、内蒙古与河北交界的多(伦)丰(宁)铁路和有“亚洲第一公路长隧”之称的包(头)茂(名)高速公路秦岭终南山隧道四个项目来回奔波。

他是公司电力方面的“金牌工人”和“救火队员”,哪个线路工程紧,任务重,或者发生重大技术难题,他就在哪里。工作近30年,他有27年不是在工地上,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只在家过了两个春节。

中午12点半,南山牵引变电所的技术员惠茄?突然把窦铁成叫到控制室。一个“突发”故障让她束手无策:操作柜上的电源合上后,电源指示灯没有按照惯例由绿转红。这是一个可怕的信号,如果检测人员仅根据绿灯误判设备不带电,而对设备进行操作的话,高达百万伏的电压会对人的生命造成直接威胁。

窦铁成沉着地对操作柜进行检查后,拿来电路图,很快确定故障位置。十分钟后,系统恢复正常。

实际上,这是东乌铁路公司在窦铁成完全不知情的下,故意在最隐蔽的地方拧松了一个电路结点,以考验一下窦铁成“究竟有多神”。

“每个控制柜至少有700多个大小各异的结点。”窦铁成的徒弟孙晓峰对记者说:“要一一对照检查可能要两个小时,我师傅凭经验,在第二步检测时就排除了故障。”

东乌铁路公司副总经理周志成对窦铁成的表现打了100分,他赞叹地说:“窦铁成果然名不虚传!希望今后还有机会与窦铁成合作,与中国中铁合作!”

2002年,贯通我国的南北大动脉(北)京-珠(海)高速公路电力设计技术新、施工难度大,被国际上称为“最具挑战性的山区高速公路”。中铁一局在京珠高速公路大桥变电所施工时,所用设备60%是从国外进口的。电务公司去了几个技师,都纷纷摇头,许多零件是干什么的他们都不知道,更甭提怎么安装了。

“时间这么紧,赶快叫窦铁成来吧!”有人提议。

火速前来增援的窦铁成也从未接触过这么多精密的外国设备,但他喜欢这种富于挑战性的工作。

他查阅翻译资料边学边干,施工得以顺利开展。为了保证工程进度,他就住到了没门没窗,水泥地面都没铺好的变电所。就在交工送电前的最后实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故障出现了:变压器开关不断无故跳闸。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复检测,窦铁成得出结论:进口设备的开关设计有问题。

法国专家坐飞机来了,当他得知这一质疑出自一个中国工人之口,便坚持说:“我们的产品很精密,不可能有问题,是你们的安装调试有问题。”窦铁成肯定地说:“一定是你们的开关有问题。”

法国专家对眼前这个又黑又瘦、满脸皱纹的老工人将信将疑,他们通过拍照、检查、测试,结果证明窦铁成是正确的。

法国专家竖起大拇指道:“中国工人了不起!”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和技能”

工作笔记   2002年8月22日浙赣铁路

当一线工人更多的乐趣就是在工作中不停地学习提高,不停地将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行创造性劳动,不停地完成建设成果。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工程,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就要用不同的办法来施工,可以说每个工程都要创新。在这个创新中,施工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将知识、技术创造性地用于工程,解决难题,就会感受到提高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逢山开隧,遇水架桥,中铁人建起了一座又一座丰碑。

1979年,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窦铁成被招工到了有着光荣传统的中国中铁一局,当了一名电务工。和他一起工作的老师傅,有的在戈壁上修过兰新铁路,有的去非洲修过著名的坦赞铁路。为了像他们一样,窦铁成边干边学,立志当一名响当当的技术工人。

中铁人被称为中国的“吉普赛人”。常年在风沙、荒山、戈壁中流动作业的窦铁成,坚守“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和技能”的信念,白天上杆架线,下沟铺缆,晚上看图纸,啃书本。复杂的公式记不下来,他就抄下来,贴在床头反复背。

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通过自学达到大学技术水平。别人认为他是痴人说梦,他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孙晓峰对记者说:“我师傅家庭负担很重,但却花了近万元钱买技术书。”

窦铁成有三箱子书,其中《高等数学》、《电工学》、《电磁学》、《电子技术》、《电机学》、《钣金工艺》、《钳工技术》、《机械制图》等专业书甚至大学的教材,他都自学过,并记下了60余本、百万余字的工作学习日记,并以此为蓝本,编写了《技术理论学习辅导材料》和《电力实验手册规范》,被电务公司的工人称为最有用的两本书。

窦铁成的手机号是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的“120”,当人们遇到电力故障或技术难题无法解决时,就会打他手机“求教”。窦铁成常能根据经验,将故障点缩小到最小的范围,在电话中给出解决方案,从而将因断电而造成的损失和危险降为最小。

翻开窦铁成的工作日记,你会觉得他的成功绝非偶然。日记的每一本都编上了号,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记得满满的。不仅字迹清秀工整,而且内容包罗万象。他善于总结,将每一次断电原因、解决办法、施工难点及学习心得都一一记录下来。

不断地钻研学习,使窦铁成在中铁一局3万多工人中创造了诸多第一:第一个提出承办电力试验资质的人,并亲手组建了中铁一局电力试验所;第一个组织大型电力试验的人;第一个编制牵引变电所施工工法的人;第一个掌握电脑绘图的人;第一个完成全自动远程操作微机保护变电所施工的人……

不断地钻研学习,使窦铁成一直站在铁路电力新技术的最前沿:从电磁保护到晶体管保护,从微机联锁保护到四电集成保护,窦铁成在我国变配电技术的四次变革中从未落伍,逐渐由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成长为能独立主持大型变配电所施工的电力专家。

“不是差不多,是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

工作笔记  1997年4月9日西康线

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一是坚固耐用;二是保证使用功能;三是美观大方。综上述原则、在电气施工中行之有效的八字工艺要求是:光、正、牢、良、灵、严、美、准。为保证焊接质量和人身安全,自制吊篮,以使工作人员能到达焊接位置,确保焊接质量。经测量查证,杆塔整体误差在1%-1.5%。

工作是一种态度,惟美当为追求。

窦铁成的徒弟里有不少大学毕业生,赵亚平就是其中的一个。刚工作不久的他第一次独立进行开关柜接线后,自我感觉特别好,对窦铁成说:“师傅,你看我做的差不多吧。”没想窦铁成看后,把线全拽掉了,并严肃地对他说:“不是差不多,是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

“我师傅对徒弟要求严是出了名的。”只有初中文化的孙晓峰,如今也成长为一个高级技师了。他说:“有一次,我弯制一个硬母线,误差仅有1.2毫米,也就差了一张银行卡的厚度,可师傅还是让我拍直了重做。所有的施工工艺,必须做到内实外美、精益求精,才能达到他的标准。”

“如果有人偷懒不重做呢?”记者问。

“那师傅一定会亲自做。”窦铁成从来不用言语教徒弟该怎么做,而是用行动。如果他认为线路不完美,一定会让徒弟返工,还会说:“你不干我就干。”徒弟哪好意思让50多岁的师傅替自己干活,久而久之,在干的过程中就以师傅的标准要求自己了。

1996年,工程监理方在验收京九铁路淮滨变电所时,得知是窦铁成班组干的,当下表示不用检了。因为他们知道“窦铁成标准”比验收标准严格得多。后来,这项工程荣获建筑业的最高奖――鲁班奖。

“一个人的能力再高也终归有限,做好一项工程需要团队的力量。”窦铁成说:“我把自己的经验教给更多的年轻人,就等于把一个人的能力放大成一个团队的能力。”

窦铁成把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带出了一支朝气蓬勃的学习型队伍。中铁一局电务公司460名员工中,他的徒弟308名,占了三分之二;电力工人的最高级别――高级技师全公司有7名,他的徒弟就有5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