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一艘货轮缓缓驶过杭州湾跨海大桥。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历经4年7个月的建设,举世瞩目,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比原计划提前8
这座当今世界最长、工程量最大、景色也堪称最美的跨海大桥,不仅使沪、杭、甬构成两小时交通圈,长三角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区域联动时代,更是让世界桥梁史由此揭开新的一页。
跨越:不仅仅是时空的阻隔
展开中国地图,在美丽的东海岸,有一个喇叭形的巨大豁口,这就是杭州湾。隔海相望的是上海与宁波。两地直线距离不过170公里左右。但陆路往来却必须绕道杭州,行程增至400公里。
杭州湾造就了天下最为壮观的钱江大潮,也阻隔了宁波与上海的紧密联系。跨越杭州湾,这是宁波市、整个浙东人的百年梦想。
1993年,当宁波人提出在杭州湾架大桥时,曾有多少海内外专家认为这是天方夜谭。
直到在2000年的大桥可行性报告咨询会上,仍有专家直言:“我看要研究的不是可行性报告,而是不可行性报告。”
杭州湾与南美的亚马孙河口、印度的横河河口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这里潮大、浪急,流向多变,施工船只很难停稳;这里狂风肆虐,一年中能在海上施工的时间不超过180天;这里南岸的滩涂宽达10公里,下面还埋藏着一窝窝的浅层天然气,打桩作业危险重重。
2002年5月。美国曼哈顿一幢高级写字楼内,美国3家桥梁建设领域的“百年老店”强强联合,派出堪称世界造桥界最强大的阵容,接受建造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咨询。当杭州湾大桥指挥部把强潮海湾建桥遇到的浅层天然气等几个难题摆在桌面时,这些世界顶尖专家都被难住了:在这样的海域架桥,中国没有先例,世界也无先例。
也正是没有先例,2007年初,当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指挥部副总工程师方明山在美国匹兹堡,登上国际桥梁大会演讲台,向世人宣告杭州湾跨海大桥即将全线贯通时,让数百位来自发达国家的桥梁专家无不感到惊讶。
光荣与梦想的跨越,不仅仅是它将在中国沿海与原有沪、杭、甬高速公路连为一体,形成杭州湾两小时经济圈,奠定长江三角洲沪、杭、甬“金三角”发展格局;不仅仅它使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缩短至只有120余公里,能让地处杭州湾两岸的宁波市、嘉兴市更快接轨上海,提高浙江省,特别是宁波和嘉兴的开放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仅仅它将使宁波由交通末端变成交通枢纽,并为环杭州湾区域经济崛起带来新的机遇,而更在于这座北起嘉兴市海盐,南止宁波市慈溪,全长36公里,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100公里,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概算总投资约118亿元的跨海大桥,“是依托改革开放30年的财富积累,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自豪地说:“它完全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建设、自行管理。这是宁波人民的骄傲、浙江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骄傲!”
创新:让跨海大桥打出中国品牌
这是2007年,完成地区总产值343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按当年汇率折算突破8000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4亿元,560万宁波人共同发出的时代强音:只有自己建设特大型跨海大桥,才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形成中国品牌的自主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才能使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保持旺盛的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
要闯,但决不是盲闯。
长达10年锲而不舍的前期勘探、140个专题的科学论证,让宁波人彻底摸清了杭州湾的“脾气”和“性格”。
创新,就是要打破条条框框。
既然设计无法指导施工,那就让施工来决定设计。宁波人面向全国征集杭州湾大桥施工组织和桥型方案时,在国内首次采用了以施工单位为主,由他们邀请设计单位组成联合体投标的方式。
创新,就是要一切依托科学。
既然海上施工困难重重,那就尽量减少海上作业时间,变海上施工为陆地施工,引入工厂化、大型化、机械化的设计和施工原则。形象地说,就是把组成一座桥梁的桩基、桥墩和箱梁等看成一块块“积木”。这些“积木”先在陆地上的工厂做好,再用大型机械设备运到海上搭,并且“积木”要做得大,这样可以少搭几块。
正是凭着这股闯劲,使杭州湾跨海大桥刷新了“梁上架梁”架运重量的世界纪录,问鼎了大直径超长整桩螺旋桥梁钢管桩世界之最,彻底解决了大型混凝土箱梁早期开裂这一世界性的工程顽疾,以有控制放气工艺破解浅层沼气滩涂作业难题。还在国内首次提出了设计使用寿命大于100年的耐久性要求,在世界上首次采用一种全新的柔性防撞装置,可有效保护杭州湾大桥和过往船只……
梦圆:世界桥梁史上的里程碑
历经十年“长跑”,汇集千名专家智慧,进行上千次的论证,编制了1000多套文件……当跨海大桥终于如一条巨龙横跨在杭州湾喇叭口宽阔的海面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新毫不吝啬他的赞美之辞:“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今年76岁的陈新院士是我国著名桥梁工程专家。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他曾先后参加过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长江九江大桥、钱塘江第二大桥的设计,他创造的“双壁钢围堰钻孔基础”的正桥基础方案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涌潮河段基础设计施工及多跨长联预应力连续梁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为什么说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个伟大的工程?陈新给出了三个理由:杭州湾跨海大桥规模在世界同类桥梁中排第一;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世界上最典型的海湾大桥,由于海湾水文情况复杂、潮差大、潮流急、风浪大、冲刷深,它也是世界上工程难度最大的桥梁之一;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环境差,滩涂区长达10公里,作业远离岸线,又易受台风等天气条件影响。
截至目前,杭州湾跨海大桥共有6项专利技术、8项部级工法获批,有8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所编制的部分技术规范及规程已纳入国家标委会、交通部、铁道部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等行业的新规范中,还有8项专利技术、4项国家级工法正在申报之中。开工以来,获得了250多项技术革新,取得了以九大核心技术为代表的自主创新成果,攻克了在强潮湾建设跨海大桥的技术难题。目前,已有6项关键技术通过了国家鉴定,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杭州湾跨海大桥就要通车了。这是宁波的大事,浙江的大事,也是长三角乃至国家的大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桥梁工程专家、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王景全说,这座大桥在建造中不仅利用了很多先进技术,还研发出很多先进的装备和工艺,为世界桥梁建设作出了贡献。
在美国从事桥梁设计、施工、管理的中国旅美工程学会专家同样为杭州湾跨海大桥感到自豪。他们从专业角度评价说,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世界桥梁工程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祖国人民创造的又一个傲人奇迹。
在专家们看来,无论整体造型和选址定线,结构形式选择,细部结构设计,还是现代化施工理念的实施和大型化机械化技术装备运用,杭州湾跨海大桥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面对复杂的地理水文条件和恶劣多变的气候环境,能在不到5年时间内建成这么宏伟的工程,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这些广泛接触世界先进桥梁的专家们认为,突破传统,超越自我,集预制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之大成,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对世界建桥史的最大贡献。
“从1843年上海开埠引发宁波移民潮以来,沪甬两地合作渊源已愈百年。大桥时代来临了。”宁波市市长毛光烈说,“大桥必将对区域经济整合和长江三角洲城市一体化进程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让我们共同迎接大桥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