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支建校时间仅有六年的本科新军,咸阳师范学院近几年来围绕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总体要求,全面提升自身办学实力,迅速实现了由跨越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过渡,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2002年升本建院之初,学校即提出了“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重点,以改
以迎评促建的调控和导向作用首先显现在师资方面。学校成立之初,教师队伍的基础较差、科研氛围不浓,严重制约着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为此,学校结合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积极推行“人才工程”、“名师工程”,为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力量提供发展的最佳平台;以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群体为中坚,带动全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加强教师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综合考评和专项奖励,增强了教师以科研促教学质量提高的自主意识;提出了“人才强校”、“教授治学”等理念,不断强化全校各单位服务教学中心工作的意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了合力。目前,学校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已由2004年的56人增加到297人,占教师队伍总数的42.41%,师资队伍实力进一步提高。
其次,教学评建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更加完备,师生的自律意识不断增强。学校在日常工作中实施教学的全过程监控,不断完善本科教学管理。通过深化各级教学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制度,加强校、系领导下基层听课和学生网上评课,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教研室首席教师备课制,实行新老教师“结对子”,举办一年一度的“教授示范课、副教授公开课、青年教师赛教课”活动,进行学生试卷、论文公开展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不断增强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和学生的教学参与意识、实践创新意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再次,教学评建也促进了学校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整合地方教育文化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特色更加鲜明。评建工作全面启动以后,学校一方面加大教学投入,内部挖潜,为教学基本建设倾注了更大的精力,并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其中,2004-2007年,新增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2640万元,支持了83项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目前,学校固定教育实习基地已发展到114个,此外还建立了72个校外专业实践基地。另一方面,强化外部环境建设,整合教学资源,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谋求与咸阳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建设的“双赢”。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科研和教学功能不断增强,学校已成为“咸阳市教师教育中心”和该市唯一的文化、旅游、城市建设等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在职后教育、地方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围绕评建工作,学校的校风建设也得到了强化,人文精神更加深厚。学校围绕教育质量工程大力扶植和宣传各类师生典型,在“三风”建设中始终注重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文化品性和“厚德、博学”的校训精神贯注于其中,通过典型示范和激励机制,目前“严谨笃学、修德育人”的教风和“勤学善思、励志进取”的学风逐步形成,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类学科竞赛和基本功大赛中屡获殊荣,2006届、2007届毕业生考研人数持续翻番,增长率居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满意率在94%以上,对工作能力满意率在92%以上,对综合素质满意率在85%以上。
几年来的评建工作给广大师生带来了最大的实惠,也让这所新兴的地方高校的事业发展呈现出注重规范性、科学性和创新性,更加注重积淀大学文化内涵的特征。在迎评促建工作中,通过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开展全方位的实践,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了不足,找准了差距,对本校的本科教学水平有了一个清醒的定位,明确了提高教学质量、谋求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和路径,总结和提炼出了“努力构建新型教师教育体系,全方位为咸阳基础教育服务”和“突出地域特点,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厚德博学的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特色。而通过办学特色的总结、凝炼和强化,学校师生也真正体会到了“高校的科学发展也就意味着个性发展、特色发展,地方性院校的科学发展要始终体现在地域特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