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经济是以提供休闲活动和休闲体验来获得经济产出,以旅游业、娱乐业和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产业系统,内容涉及旅游、房地产、文化娱乐、交通、餐饮、社区服务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休闲与旅游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休闲比旅游涵盖的范围要广,除了旅游的七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学)以外
休闲与旅游结合是旅游业适应休闲时代需求,实现休闲产业资源配置的最佳形式。休闲视野下的旅游强调旅游作为休闲行为,是闲暇时间从事的游憩活动,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更宽泛的社会背景下理解旅游现象、探讨旅游需求深层原因的视角,以休闲为着眼点的旅游更能触及人的基本权利和整体社会福利。
在休闲经济视野下,传统旅游产品的结构、类型、层级必须调整,实现由大众游到个性游,由半军事化的理性组织游到高自由度的感性休憩游,由集中时间游到分散游,由观光游到休闲度假游的转变。同时,旅游产品要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快乐的境界,实现体力、精力和智力的更新,实现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的综合平衡。在休闲经济视野内,旅游产品在物质消费设计方面倾向于简约化、回归自然,而在精神消费方面倾向于丰富性和多元化,让人们享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更广阔的空间选择和更幽邃的深度享受。这样的休闲旅游产品在顺应人们对休闲生活方式的追求的同时,还能够促使人们不断进行自我开发,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提升生命质量。
总体而言,休闲经济视角下的旅游产品,要能够满足旅游者寻求个性化服务、灵活性游览、多元化选择的需求,从而达到旅游与休闲互相支撑和促进,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旅游产品消费要成为百姓分享改革开放成果、享受国家福利、实现自身休闲权的最佳方式。此外,在休闲经济视野下进行旅游产品升级换代是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根本要求,这需要从产品设计理念创新和产品结构优化两个维度来进行。
1、旅游产品设计理念创新。休闲经济视野下的旅游产品要以满足人们休闲需求为导向,创新传统旅游资源观。在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下,国家标准化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简称“国标”)以资源单体的价值作为考察对象,将旅游资源分为8主类31亚类和155基本类。实际上,休闲型目的地考量旅游资源时的核心,是科学评价这些资源在一定地理空间上是否能够同旅游专用设施、基础设施及其他条件有机配置,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旅游产品设计不仅要整合“国标”中的各类资源,更要研究“国标”中没有的目的地环境资源(如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气候舒适度、水质量等级、电磁波污染状况等),以及人文、社会环境。休闲目的地的社区形象、民风民俗、生态环境特征甚至产业结构特色都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一个休闲目的地要把整个区域作为休闲度假空间来设计,充分考虑社区本地人口和外来游客的交往需要。
产品设计观念创新还应包括旅游产品设计中对失范休闲行为的防范与规避。现阶段人们的休闲观念参差不齐,一些经营者会迎合不健康的休闲需求,设计出与社会规范相悖的失范休闲旅游方式。如过度追求奢侈豪华的炫耀性休闲旅游、游戏依赖型的成瘾性休闲旅游,还有那些既有害于休闲者本人身心又直接或间接造成社会危害的颓废性休闲旅游,等等,这些失范休闲旅游行为不利于节约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旅游产品设计中一定要予以规避。
2、旅游产品的结构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是指旅游经营者所提供的各类旅游产品的构成状况和相互关系,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优化旅游要素组合。旅游要素配置决定着旅游产品结构的完善程度。旅游要素配置是指食、住、行、游、购、娱、学等各要素之间的结构比例,满足休闲需要的旅游要素配置还涉及房地产、信息及通信、餐饮、体育等相关行业或产品。因此,需要根据休闲地的主题特色,将传统旅游要素与上述休闲要素整合,完善和健全旅游产品的内涵。
第二,以休闲为导向进行旅游产品层次调整。传统的旅游产品多为观光型的初级产品。在休闲导向下,产品层次要具有显著的享受性质和体验特征;内容要创造性地常变常新,留有吸引消费者在休闲中进行精加工和深加工的余地,以保证产品的高附加值;休闲主题明确、独特,与当地文化和历史内涵保持一致;在消费时具有较强的互动参与性和娱乐性。
第三,构建以休闲产品为主导的多元化旅游产品类型。传统旅游产品的类型结构过于单一,市场狭窄。在休闲经济视角下,可根据休闲活动中时间要素与消费要素的不同组合、休闲消费过程与消费主题的结合、休闲时间和空间的耦合,形成时间密集型、消费品密集型、中间个性休闲型、最终主题休闲型、均衡季节型、反季节型、主题错位型等全新的旅游产品类型。
第四,各档次产品结构的均衡。考虑到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大背景,在开发休闲旅游产品时,要深入研究贫富、区域和城乡三大差别,以实现人的休闲权为出发点,根据不同消费档次和消费倾向,提供不同层次的产品。既要有精细化、品牌化的高端产品,更要有适合大众化消费的、质优价廉的中低档旅游产品。(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