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学质量是生命线

2008-05-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颜维琦 本报通讯员李静 于敏 我有话说

记者日前来到广西师范学院采访,在和师生的交谈中,感受到“质量工程”带来的一股浓郁的改革新风。“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一进校门就跃入眼帘的红色横幅,道出了广西师范学院不断发展壮大的灵魂所在。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发展之基。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质量工程”,采

取一系列措施狠抓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管理体系、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教学科研激励机制……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教学改革得以不断深化,办学质量又上新台阶。

教学管理,贯穿“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贯穿广西师范学院教学管理的重要理念。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坚持主动查找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教学管理与教学科研、教学改革相结合。

如何调整教师教育模式,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一直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核心议题。围绕这个问题,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开展了“广西面向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理论培训考试的研究与实践”、“教师学历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分离的可行性研究”等一系列研究,探寻教师教育的新模式。在研究中,学科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适度分离、各占两个学年的“2+2分离式”教师教育培养模式,逐渐清晰起来,并在教学实践中推广运用。

“地方性师范院校管理类非师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广西高师院校高年级师范生实习支教(顶岗实习)制度研究与实践”……一系列课题的深入,也为学校探索教学管理的新发展提供了不少智力支持。

结合工作实践中发现的教学前沿问题,开展研究,以研究成果反哺教学管理实践,让教学管理更好地服务教学。这一理念,已经渗透到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中。

2004年以来,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分别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教研教改项目6项、109项、108项;教学管理人员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管理及相关研究论文162篇;主编或参编教育教学管理及相关研究专著、教材、论文集共28部。其中《地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行》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这些成果丰富了教学管理的内涵,提升了教学管理的水平,有力推动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人才培养,强化“实践意识”

“广西师院走出来的学生,就是不一样!”一位来该校联系招聘事宜的单位人事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单位每年都会来师院招人,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广西师院走出来的学生,靠什么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靠的是学校专业、实践两手抓,两手都硬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都过得硬,是广西师院学生最大的特点。”广西师范学院院长于?说。

一笔漂亮的粉笔字,一手精彩的文章,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曾经被认为是师范生的“看家本领”。广西师范学院清醒地认识到,师范生光有这三项“看家本领”远远“看不好家”,必须在教学中强化“实践意识”,增强实践技能培训,才能满足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学校积极探索师范生从师任教能力培养模式,加强对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培训。早在1997年,就承担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教师资格达标集中型培训模式的构建与推广”课题,设计了师范生七项技能的培训模式。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学校又进一步提出,要在巩固和强化“老三手”(一手好字、一手好文章、一口标准普通话),练好传统“看家本领”的基础上,推进以“现代教育技术能手”、“心理健康帮手”、“教育科研强手”为主要内容的“新三手”培养,全面强化未来新型教师的实践技能。

不只在教师教育中,“实践意识”早已深入学校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技能训练课程,将实践技能的培养渗透于“学校课堂”的全过程。此外,学校还因地制宜,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课堂”的磨砺中提高道德素养,增长知识才干。

科学研究,激发“创新意识”

在学校的开放实验室,同学们三五人一组正在工作台上紧张地忙碌着。化学系一位同学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她和几位同学一起报名参加了老师的研究课题,每天都会来开放实验室做实验,观测、记录数据。老师则会参加她们的小组讨论,阶段性地指导实验进展。参加老师的研究课题后,大家的动手能力和研究分析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教师根据自身科研方向和学术专长,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悉心传授研究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2005-2007学年,共有近百名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的蒙智、陶国飞、张引俊3名学生,在参与老师的《DVD在线租赁》课题的过程中,提出整体设计方案,获得了200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甲组一等奖。

教师还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让学生尽早接触学科前沿,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意识。黄初升教授带领课题组成员创立的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天然芳香产物化学”研究方向,进入了学校的“有机化学”和“应用化学”的课堂教学,吸引了一批有志于从事此项研究的优秀学生。唐高华教授的《凝聚环的维数和性质的研究》、元昌安教授的《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的知识发现关键技术研究》等科研成果,也都融入相应的课程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和科研的热情。

在广西师范学院,不光教师“以科研创新为荣”,学生也“以科研创新为荣”,创新意识洋溢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学校召开每年一度的教师科研奖励大会,表彰教师的科研创新成果;将科研项目进行工作量计算,鼓励教师教学科研两不误;建立教师学术休假制度,为教师集中精力进行科研攻坚创造条件;健全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为教师科研提供经费和设施保障……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激励政策,让教师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有多项科研成果处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通过建立学科竞赛管理机制,设置学科竞赛奖励学分和创新学分,设立学生科研基金、学科竞赛专项经费、开放实验室专项经费,鼓励学生社团组织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等,学生的科研兴趣、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充分调动和发挥。

化学系2003级周文芬同学撰写的《茉莉花花茎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刘雄的《3―异戊烯基黄酮和3―香叶基黄酮的合成》、陈汉光的《布鲁塞尔化学体系的动力学行为研究》,就是在老师的鼓励下,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完成的,获得了2007年广西高校大学生第八届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一等奖。2004年以来,该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993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