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切社会资源中,人力资源是首要的、能动的资源。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提升的基本途径和基础。教育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一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保持社会稳定,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正规的三级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其中,基础教育即初等和中等教育是三级教育的基
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的教育快速发展,正处于迈向普及的过程中。由于历史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原因,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进程中,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在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社会不同群体间严重不均衡,从而导致基础教育在数量质量上严重的不均衡。它影响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进而影响着教育乃至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已经成为社会、媒体和政府决策者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基础教育应否均衡发展?如果基础教育目标定位为均衡发展,什么是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应如何度量和评价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于我国基础教育不均衡的现状应如何认识、评价和处理,应采取何种对策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既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政策问题和实践问题。基础教育尤其是其中的义务教育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政府和财政应采取何种制度和政策缩小基础教育在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群体间的差别,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急待解决。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翟博所著的《教育均衡论》一书,从中国实际出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制度、政策和实践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系统全面的回答,尤其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依据、社会价值、内涵界定、度量和评价指标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和创新。这对于推进此类问题的学术研究,对于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和政策、教育财政制度建设,乃至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