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八桂大地,处处可见广西师范学院为广西基础教育播撒的种子:从这里走出去的毕业生兢兢业业、默默奉献,深深扎根在广西教育第一战线,生根发芽,育树成林。学院党委书记钟海青自豪地说:广西师范学院的55年,是一部服务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办学史。广西师范学院已成为推动广西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发动机”。
本科教育为基础教育培养生力军
如何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高素质教师,是师范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广西师范学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经过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学校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专业体系。通过调整课程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开设跨系、跨专业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等措施,不断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养成及个性发展。
高师院校的“师范性”注定了学生只有专业技能还不行,必须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广西师范学院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
到学校附近的中小学观摩教学、组织专题调查、参加教学改革,受聘担任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广西师范学院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忙碌于学校为他们建立的190多个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请看我手里这两支试管……为什么这张纸花变红了呢?”顶岗实习生李娟一上课就抛出的问题,牢牢吸引了都安县高岭中学二年级的同学,他们都睁大了眼睛盯着“小老师”手中的试管。别以为正在上的是化学课,这是一堂语文课的“开场白”。山区教室吹进教改新风,别出心裁的授课方式,给农村课堂增添了生气和活力。作为广西唯一的“顶岗实习支教”试点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每年都选拔一批优秀师范生,到贫困地区乡镇中学实习支教,同时置换出相应学校的教师离岗来学院接受培训。
亲近基层,亲近教学第一线,让学生们深深体会到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服务基层,成为越来越多毕业生的第一选择。2007年,就有174人参加“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比2006年翻了4倍。
广西师院毕业生专业技能扎实、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特点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采访当天,钦州市钦北区由副区长带队,带领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等单位,来到广西师院“招兵买马”。学校招生就业处的老师告诉记者,钦北区已经连续三年来广西师院招纳人才。
1978年以来,广西师范学院共培养了5万多名学生,有70%左右的毕业生在基层少数民族地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他们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为广西基础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力量。
职后教育为基础教育强筋健骨
广西师范学院在发挥职前培养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教师教育资源优势,完善教师职后教育体系,主动为基础教育服务。
从1983年开始,广西师范学院开始举办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每年寒暑假,急需充电的中小学老师迫不及待地来到广西师院学习进修。学校先后被确立为广西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广西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为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培养了中坚力量。
“西部小学校长学校发展规划专题国家级研修班”隆重开班,来自西部十省(区)的100多名西部小学校长齐聚广西师范学院,研讨学校发展理念、教育方法的更新和改进。广西师范学院院长于?告诉记者,研修班是教育部首次以公开招标方式组织实施的培训项目,为西部基础教育的发展贡献了不少心力。
师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如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如何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广西师范学院精心准备的一场场讲座、一次次小游戏,让参加“广西两基攻坚师资培训项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的老师们大开眼界,参与式、体验式、模拟式等先进的培训方式,更是让教师们在充实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同时,提高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近年来,学校共完成这样的培训项目71项,培训中小学校长管理人员和教师4万余人次,其中边疆少数民族农村教师占65%。通过承担这样的培训项目,教师在活动中获得了基础教育第一线的鲜活信息,又反哺到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中。
学校还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师资源优势,发扬支教、送教下乡的光荣传统,组织教师义务送教到基础教育薄弱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管理部门支教,从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上,给予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硬件和软件上的支援。
老师作表率,学生也积极响应。一首《支农队队歌》拉开了广西师范学院三农问题研究会支教启动仪式的序幕,支教队员们听取了支教点和支教制度的介绍后,踏上了他们的支教之旅。从学校到二级学院、系部到各协会,这样的活动每年都会举行很多次,广大师生积极深入农村中小学为促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教学科研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民族教育研究、农村教育研究、山区教育研究……学校充分发挥自身教育科研优势,针对广西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以服务广西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为中心,多方位、多视角、多学科的研究方向和优势,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服务。
广西小教大专是在中师学校办学,挂靠的学校大部分又是师专,很容易造成忽视“大专性”或“小教性”。钟海青牵头开展“广西小教大专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研究,从小教大专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师培训等全方位进行探索,边研究边实践。四年磨砺,课题组不仅设计了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方案,编写了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特色的系列教材,还制定了科学细致的小学教师教育培训者培训计划,形成《西部视角――广西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报告》,有效指导了广西的小学教师教育改革实践,为广西由三级教师教育向二级教师教育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简单的英语词汇、明白的肢体语言、适时投来鼓励的眼神,广西钦州市边远的新棠镇中学的学生和外籍教师康蔼德愉快地交谈着。而在以前,学生们经常学了却不敢说出口。这一变化,都源于广西师范学院外语系的英语教学研究团队的到来。队员们来到农村学校,开设英语口语班、英文歌曲演唱班,进行英语教学有效性研究,为山区孩子们带来了新知识,开拓了新视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于?教授带领的教育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团队来到贫困地区学校,为学校提供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指导学校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活动,已为贫困地区学校培训骨干心理健康教师4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的研究团队、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团队……广西师范学院的各个研究团队,在一批熟谙基础教育的专家学者的带领下,以课题研究为依托,积极开展农村教育行动研究,投身基础教育改革实践。
2004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5项、中国高教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1项、“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64项、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5项,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