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全国哀悼日第一天。记者一早从成都出发,由雅安经小金到马尔康,准备走理县直达汶川。此时,记者正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水利局的办公室里写稿,友善的藏族同胞仁青刚刚陪同记者从距马尔康县城七公里远的卓克基乡,接来参加汶川救援行动的四川大学大二学生季竹青。
“你们都是来帮助灾区百姓的。”
记者的眼眶湿润了。从16号深夜随水利部专家赴灾区以来,记者时常会被这样一些小事所感动,眼泪总是止不住想往下流。
在每一个岔路口,都会有明显的路牌指示救援车辆的前进方向,这些用纸板制成的路牌只有一个目的:让救灾物资和人员尽快到达灾区,抢一秒钟,就可能多救活一个生命。
在通往灾区道路的每一个村口,都会有村民自发背着家里做好的饭菜在守候。
忘不了登上飞往成都的飞机时,机务人员“你是救灾还是回家”那句温情的问候;忘不了北京军区某部军官侯义康在飞机上指着随身携带的单兵帐篷,平静地说,“这就是今晚我睡觉的地方”;忘不了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讲述在紫坪铺大坝上48小时的经历,说出“誓与大坝共存亡”的坚毅表情……
5月20日,当记者途经宝兴县城时,一条标语映入眼帘:“为灾区人民祈福,一切都会好的,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