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第二军医大学抗震救灾医疗队第七队全体队员13个昼夜的不间断抢救和精心治疗,在“5・12”地震中腹部多处受重伤的缪廷英,在27日开始正常进食,完全脱离生命危险。
手术,在手电筒的照射下进行
15日早上,这个医疗队奉命开赴到江油市903医院,依托医院抢救地震伤员。检查中
16日上午,医疗小组成员冒着不断发生余震的危险,将903医院原来的急诊室整理、消毒,改建为简易手术室。下午两点,已经深度昏迷的病人被推进手术室。三名麻醉师通力合作,快速建立了静脉通道和监测系统。
让人想不到的是,病人麻醉后,临时手术室却突然停电,照明中断,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不能使用,情况十分危急。麻醉师立即打开手电筒和医疗应急灯,并用捏皮球的方式为病人进行简易的人工呼吸。周伟平教授和马优钢副教授仔细探查了患者的腹部,凭着深厚的外科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了直肠前壁修补+Harttman+膀胱造瘘术。
两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病人生命体征平稳,被安全送到监护室。而此时,所有参加手术的人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
会诊,吴孟超院士亲自上阵
术后第二天,病人呼吸困难,表现为深大呼吸,咳嗽有较多白色痰,病人仍然非常虚弱,体温最高达39.8度,并有大量血性胸水。
吴孟超院士得知这一情况,主动提出为病人进行远程视频会诊,以进一步确定病人术后病情出现反复的原因,共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19日下午3点,吴孟超院士率领杨甲梅、沈锋、胡和平、白冲等知名专家利用视频为缪廷英进行远程会诊。吴孟超认为,医疗队在一线的手术非常及时、成功,为挽救病人生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建议医疗小组密切注意伤员病情,进一步进行影像检查,找出出现目前症状的根本原因,确保救治成功,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专家的指导意见对病人的治疗起到关键作用。20日,虽然病人的呼吸仍然急促,没有脱离生命危险,但症状却减轻,精神大有好转,还第一次露出了笑容。在那一刻,很多医疗队员都非常欣慰。
救治,他们做了所有能做的事
21日,病人病情再次反复。持续高烧,呼吸困难。在医疗小组紧急讨论后,再次与吴孟超院士等专家汇报病人的情况,前后方形成了统一的救治意见。
因903医院没有适用的药物,马优钢教授自己花钱从药店买来消炎痛栓,并很快缓解了病人的病情,他还买了营养液给病人饮用。
为了保证腹腔的引流效果,马优钢动手做了简易的双套管,引流出大量带血的腹腔积水。他还做了一个简易的肺量机,通过吹气,使病人的双肺扩张,增强呼吸能力。一整天,病人的病情非常稳定。
晚上10点,患者再次出现高热和呼吸困难,心率大于140次每分钟。周伟平、马优钢、陈雄等人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病房进行多科会诊。降温、消炎、检查、用药,他们终于控制病人病情,而此时已是次日凌晨。
由于气温较高,室内闷热,护士们坚持每天三次为病人擦身,并为病人洗头、吹风、扇扇子,使病人全身上下不流汗,体外造瘘口无粪便,保持全身的清洁卫生。为了使这间只具备普通医院留院观察室条件一样的临时监护室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他们用消毒剂擦拭和食醋熏蒸相结合的方法,坚持每天对这个临时监护室进行消毒。医护人员还借来了理疗用的烘烤灯烘烤褥疮处,以保持伤口的干燥和收敛。
就这样,病人的情况一天天好转,医护人员却一天几身汗。
从病人可以进食流质开始,护士长盛月红就坚持为其煮稀饭,想方设法为病人补充营养。周伟平还把自己从上海带来的蛋白粉、八宝粥等送给病人吃。
医疗小组还派出队员专程到病人的家中,实地查看她家的受损情况,给她在家中忙农活的儿子送去2000块钱慰问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