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后,中国移动紧急制定了卫星基站、应急通信车、地面光缆、卫星电话“四位一体”的抢通方案,连夜组织100多支上千人抗震保通信突击队,以最快的速度沟通灾区与外界的联系。
飞
石下,用生命连线
5月12日,地震袭来的当晚,正在阿坝州理县米亚罗抢修光缆的突击队接到抗灾指挥部命令:至汶川光缆受损严重,要想尽一切办法,在最短时间内把卫星电话送进汶川。
“我去!”“我去!”突击队8名队员争先报名。最终任务被黄健和周江争到了手。
震后的山区,余震频发,路途艰险。14日下午6点,黄健、周江等一行4人到达理县桃坪时,在距汶川县城20余公里处,因山体严重塌方,汽车再也无法前行,大家决定连夜徒步赶往汶川。
途中他们被在附近电站施工的工人拦了下来,说前方三百多米的危险路段,夜晚要过无异于拿性命赌博。
四个人一商量:“过,豁出去了,只要有一个人活着也要把电话送到汶川。”
大家把身上的衬衣脱下来,小心翼翼地把卫星电话包裹严实,四个人约定,如果前面拿电话的人被飞石击中,后面的人拿着电话继续跑,谁也不准停下来。
终于,一个都不少,他们过来了。
15日凌晨6时,经过7个小时的艰险跋涉,黄健和他的战友们把卫星电话送进了汶川,打通了震灾发生以来汶川与外界的第一个电话。
那份责任,永生难忘
5月13日上午10点,彭海丰成为进入重灾区青川县城的空降第一人。他刚刚踏上青川的大地,数千受灾群众挥舞着双手高喊着“国家来救我们了!”彭海丰以最快的速度连通了卫星电话,向省委、省政府报告青川的灾情,5月15日,大规模的救灾行动在青川展开。
5月13日11时30分,直升机飞抵汶川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平武县城,来自乐山移动分公司29岁的工程师王刚迅即携带着装备从直升机跳下。11时50分,在抵达平武20分钟后,王刚用卫星电话向四川省抗灾指挥办公室汇报了平武的实情,并请求救援,随即赶往平武受灾最重的南坝镇。
车行至离南坝还有25公里时,因塌陷及山体滑坡,道路受阻。王刚没有犹豫,与向导一起,背上卫星电话及必备器材徒步向前。一路上,余震不断,飞石滚落,王刚用三个半小时,跑了二十五公里,赶到了南坝。
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王刚用最快的速度,调试、沟通了卫星电话。第一个电话打通的那一瞬间,王刚说:“长这么大,从没觉得过自己那么重要,那份责任,让我永生难忘。”
根据王刚带到南坝唯一的一部卫星电话不断报出的有效信息,救灾人员和救灾物资开始进入南坝。当天就有56名被垮塌房屋掩埋的群众获救。20多名重伤群众通过空运至绵阳治疗。三天里,王刚还用全镇这部唯一能与外界联系的卫星电话,为受灾群众发送平安信息351条。
突击行动,在灾区继续
“我从小学读到博士,全靠国家给的助学金,是国家养育了我,如今群众遭难了,我不去谁去?”开始听说突击队员的名单里没他,谢俊松急了,立即情绪激动地找到公司领导,坚决要求参加抗灾突击队,公司领导为之感动,批准他加入了突击队。
5月18日上午9点50分,谢俊松跳下直升机的一霎那,站在废墟上朝他们高喊的受灾群众,高高地擎起的一面鲜红五星红旗映入了眼帘,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在谢俊松胸中油然而生。
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积极支持下,谢俊松和他的伙伴们立即投入了卫星通信基站架设工作。听说架设基站天线时缺少抱杆,高村乡五一村5队的何队长,强忍失去三个亲人的悲痛,马上从自己家倒塌的房屋中抽下还能用的木椽,给突击队送来。
6个小时后,卫星通信基站便架设开通投入使用,在所有灾区开通的15个卫星基站中,谢俊松和他的伙伴们用时最短,为平武高村灾区抗震救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谢俊松说,这些天的经历所带给他的人生经验,一点儿不亚于他再读一个博士,让他受用终身。
多难兴邦,灾区军民灾难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力量,成为中国移动抗震救灾突击队每一个队员,不惧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源泉。
据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自5月12日晚至5月26日下午止,中国移动抗震救灾突击队以机降的方式,空运33支突击队,共115名突击队员,携卫星电话或卫星基站设备,空降汶川、青川、平武等31个县、镇、乡、村地震重灾地区。同时,其他突击队员从陆路进至映秀、卧龙等震中地区,空陆立体,协同配合,打通了重灾地区通信联系的盲点和难点,为重灾地区第一时间的灾情报告、抗灾指挥、救援保障、社会安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5月23日,来自四川、浙江、山东、江苏、湖南、湖北六省移动公司的第三批中国移动抗震救灾青年突击队30名队员,在成都宣誓出征,陆续奔赴抗灾一线。
突击,在灾区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