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长兴造船基地位于上海市崇明县长兴岛的东南端,一期工程占地面积560公顷、建筑面积约为110万平方米,使用岸线3.8公里,总投资约160亿元,规模仅次于韩国蔚山造船基地,列世界第二。
中船
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滩涂地和芦苇荡,而现在是中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造船基地。蓝白相间的高大厂房按生产流程排列着、宽敞透亮;新铺的水泥路标识清晰,路边码放着大大小小各种尺寸的钢板和分段;一辆辆吊车、板车忙而不乱地在厂区穿梭着;几层楼高的分段正在焊接,将像积木一样到船坞中安装成船。
3.8公里岸线上的长兴岛一期工程,是由三个“U”字型的作业区组成。在这荒岛,怎样的厂区环境和工作流程才是最优、最先进的?带着这个问题,中船集团广泛听取日本、德国专家的意见,结合中国的造船经验,在这一张“白纸”上,自主设计了一套可谓世界最先进的生产流程。材料运到基地,先进加工车间,再进涂装厂和分段厂,最后再到船坞中安装。经过一个“U”字型的生产流程,就完成了造船的全部过程,进来是钢板,出去就是万吨巨轮了。
现在正处于船舶市场的黄金时节,岸线、船坞就是效益,长兴岛造船基地也不浪费这样一个机遇,一边建基地一边建造船舶。尽管一期工程才刚刚竣工,但基地上早已是一片火热的制造场面了,上万工人正分三班昼夜施工,有的在切割钢板,有的在焊接分段,有的在吊装分段,有的在连接管道和电线,其有条不紊的秩序俨然像一个磨合多年的老厂。一般的新船厂需要渡过三四年的亏损期,而长兴造船基地三号线新厂却能实现当年建厂当年赢利的奇迹,目前正在建造20多条船,已承接造船订单一百余艘,合同交船期已排至2011年。
告别长兴造船基地时,只见三年前才围堰吹填的荒滩上,现在是一条延绵3.8公里、高十米的江堤,为厂区挡水护坡。任凭江水拍打,坚不可催,据说其建设标准能抗200年一遇的洪水、12级台风和7.5级地震。对于大家最关心的能否保持岛上原有的生态环境问题,中船人提出了“绿色造船”的概念,不仅修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专门处理厂区的废水,而且还在各个厂房的顶部安装了吸尘隔音装置,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岛上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