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川甘陕渝群众学习抗震救灾英雄事迹

2008-06-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余长安、贾宇、陈宗立、杨永林、张国圣 通讯员罗斌 我有话说

本报6月11日综合各地电(记者余长安、贾宇、陈宗立、杨永林、张国圣通讯员罗斌)今天上午,各地群众通过广播电视收听收看了在北京召开的“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报告会”。抗震救灾英雄们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记者在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地采访时,很多群众都反映,他们收看报告会后受到了极大

的心灵洗礼和深刻的思想教育。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陈波说,通过7位同志的讲述,我们看到,那些面对巨大的灾难,从不知所措到拼命抗争的师生以及他们背后成千上万的受灾群众,连同从四面八方迎着灾难而去的士兵、警察、医护人员、志愿者等等,共同构筑了一个画面,这是一个注定将在历史定格的画面:众志成城,共赴国难。他们共同打响了一场生命保卫战,这场保卫战中,我们民族的,乃至整个人类的美好的品性:信念、坚忍、相互扶助等等,得以升华和彰显。

在绵竹市二号立交桥受灾群众集中服务中心,43岁的张顺洪泪眼模糊地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人就是被解放军从大山深处的清平乡里解救出来的,刚才看到解放军作报告就忍不住回想起当时的那一幕。“我不会说话,但是我们家从心里感谢解放军啊!”“有信心重建家园吗?”“有信心,我们要对得起那么多帮助我们的人!”张顺洪坚定地说。

德阳市委组织部组织处长尹全斌说,英模们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展现了我们国家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大家很受感动,也备受鼓舞。他们的感人事迹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念,我们灾区党员干部一定要带领群众做好重建工作。

甘肃省社科院研究员、旅游研究中心主任郑本法说,收看了报告会后,心情十分激动,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和大力弘扬英雄们临危不惧、舍己救人、无私奉献、团结互助的高尚品格和奋斗精神;并把这种品格和精神与自己的日常工作相联系。我是从事旅游科学研究的,就灾后重建与旅游发展提几点建议:首先,对破坏较大、不宜重建、具有代表性的震后地貌应原样保存,用作建造地震博物馆的选址,使之成为祈祷震区亡灵、歌颂抗震英雄、进行地震科研和地震警示、总结抗震经验教训、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的基地;其次,对破坏不大、震后尚好的民族村寨,特别是像四川汶川的羌族村、甘肃文县的白马人家村寨,要有效保护,使之成为灾后开展民俗旅游活动的重要依据;第三,对灾后重建要科学规划。

一直关注着汶川大地震的兰州大学学生,不少人通过校园网观看了“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首场报告会”,边看边讨论。来自甘肃灾区天水市秦安县的张华说:“英模们在抗震救灾中完成了难以想象的工作,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们是整个抗震救灾群体的代表,我们应向他们学习!”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主任李卫东说,虽然每天都在看抗震救灾的报道,但来自抗震救灾一线的英模人物的报告依然让人心潮澎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大灾面前全国人民表现出的坚韧、自强与团结,用身躯顶住门框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师生,用忠诚和信念、鲜血和汗水托起生命的抗震救灾武警、消防官兵、医务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的灾区干部群众,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西安财经学院党委宣传部长姚波说:听了刘亚春等7位同志为我们讲述的英雄事迹,我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抗震救灾英模身上反映出来的“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精神将是教育学生,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构建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的宝贵教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定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抗震救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重庆市各高校师生今天通过电视和网络收看了英模事迹报告会。师生们认为,报告会很好地展现了英模们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最好传扬,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

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傅世放、校长周泽扬说,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英模们临危不惧、舍己救人,以血肉之躯和奋不顾身的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互助、亲如一家的强大凝聚力。英模们是和平时代最伟大的英雄。学校将开展专题学习活动,认真学习抗震救灾英雄模范的事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把这种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落实在办人民满意的师范大学的具体行动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