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蚌埠双墩1号春秋墓发掘惊现新文化现象

2008-06-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李陈续 我有话说

特殊的形制、结构和遗迹均为我国考古史上前所未见,种种谜团有待破解

本报安徽蚌埠6月15日电(记者李陈续)“从来没有见到过”――今天,在安徽蚌埠双墩1号墓发掘现场,来自中国社科院、中科院以及湖北、陕西、江苏、安徽各地的考古学、人类学专家学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异口同声地表达出对墓葬呈现出的新文化现象的强烈震惊。

双墩1号墓位于蚌埠市区淮河以北,隶属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双墩村以村内有两座高9米以上的古墓葬封土堆而闻名,其中之一的1号墓因多种原因无法继续进行原状保护。经国家和安徽省文物主管部门批准,2006年12月,由安徽省文物考古所启动了抢救性发掘工作。在19个月的精心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判定该墓为春秋时代的诸侯王级墓葬。而墓葬发掘中发现的形制、结构和遗迹等遗迹现象极其复杂,出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新文化现象和建筑遗存。

专家介绍,蚌埠双墩1号墓使用了前所未见的五色颗粒混合土。墓葬的封土、填土均为黄、灰(青)、黑、红、白等五色颗粒混合花土。而这种颗粒混合土非一地所产,均需异地选择和采运,并根据封土和填土所要表现遗迹的需要进行人工混合成不同的深浅颜色。墓葬还使用了前所未见的封土堆下白土垫层,封土堆底部(除墓口和墓道外),铺垫了一层厚0.3米左右的白土层,直径约60米。这种纯白色土,不属于白膏泥土,经检测为沉积淤土渗出来的白色泥浆沉积土。这种白土同时还用于墓坑壁抹层和混合到封填土中。

蚌埠双墩1号墓采用了我国从来未见过的圆形墓坑结构,呈现出特殊的大型有二层台的圆形土坑竖穴墓和阶梯式短墓道等结构形制。墓口直径20.2米,墓坑深7.5米至8米。同样让专家们前所未见的是墓底埋葬布局:墓葬为一个直径14米的圆形底部,墓口下2米处有一个二层台,二层台往下的墓壁微向内斜,直至墓底,显得坑深底大。墓底布局为墓主椁室居中略偏北,围绕墓主椁室东、西、北侧均分布有3个较窄的殉人木棺腐朽痕,南侧殉1人的木棺痕。器物椁室位于墓主南侧殉人的南侧,器物椁室分南北两个箱,南箱为食物,北箱为器物。还有两件几何印纹硬陶器放在器物椁室外,墓底的西南边缘。

让考古工作者称奇的还有,蚌埠双墩1号墓墓坑中发现以前从来未见过的由填土构成的放射线遗迹。墓坑中间由深浅不同土色构成放射线形,从中间向四周辐射,呈扇面形状,共有20条,除东南角4条线似被扰乱外,其他方位辐射线都很清楚,并有一定的角度规律。在放射线遗迹填土层下,墓坑周边约2米宽范围内,建有18个大小不同馒头形状的土丘,直径1.5至3米不等。同时在这层填土中放置大量的土偶,墓坑周边的土偶呈现出组群的状态分布,而在墓坑中间填土层的土偶多为分散状态,也有比较集中的情况分布。在二层台一周内缘部,由3层土偶垒砌成墙体形状的内壁,高34厘米左右。土偶墙与墓壁之间用黄色泥沙填充,其上部平抹白泥层与上下墓壁白泥层连接成整体。

在墓中发现的随葬品,有铜器60余件,如编钟、鼎、?、舀、铃、戈、矛、镞、剑、车马器等等。石磬10件。陶器有彩陶器和几何印纹陶器20余件,陶器多被椁板倒塌压碎,器形似为壶、罐、盆类等。还有少量玉器和腐朽的漆器、木器,海贝以及食物箱内放置的猪、牛、羊骨骼等等。

蚌埠双墩1号墓新的重大考古发现,引起了全国文物界的高度重视。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副局长童明康先后到发掘现场考察并指导发掘工作。国家文物局还出面邀请全国相关专家参与双墩1号墓新文化现象的研究工作。据介绍,蚌埠双墩1号墓正在细致清理过程中,有关鉴定、研判工作已按部就班陆续展开。下一步,将有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天文学、宗教学、地质学和建筑学等多种学科专家进行研究,以期揭开种种谜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