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礼仪之邦的风采

2008-06-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魏谦 本报记者 杜弋鹏 我有话说

在北京西城区,无论进机关办事,到社区与居民聊天,还是在街头问路,去商场购物,到处都能体现出一个“礼”字。有个美籍华人称赞说:“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展示着礼仪之邦的风采。”

优雅言行:市民行动起来

11.7万人参加的一次文明礼仪大赛,吸引了居民、干部、学生、战士……不

是为了名次、奖金,而是他们面对奥运会来临的一种需要,他们要做文明懂礼的市民。

问卷答题、才艺展示、职业风采……一轮轮选拔,一项项考验,参赛者们把每一次比赛当成是学习文明礼仪和奥运知识的机会。

马兵佳是体育迷,在准备礼仪大赛前,他收到了组委会寄给他的《文明知识简明读本》,其中关于文明观赛的介绍,是他从来没见过的,从观赛的穿着到入场、退场须知,啦啦队加油的要领,马兵佳一口气读完。他说,要把在礼仪大赛上所学所得带到奥运比赛的看台上去,做一名知礼仪、懂礼仪、行礼仪的文明观众。

美化环境:告别身边陋习

什刹海新华社区的周先翠大妈,每天早上都要招呼一群老伙伴到什刹海风景区捡拾废弃物、擦拭沿湖栏杆。

2007年2月,西城区确定了西单北大街、金融大街、德外大街、平安大街等7条大街为首都公共文明示范区创建活动地区。此后,中央机关、驻区部队领导和区委书记、区长一起上街清洁城市、当一名文明乘车监督员,社区居民、机关干部和更多不留名的路人也加入到劳动行列,这个队伍中很多人后来成了城市志愿者。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为市民养成文明习惯创造了条件,在西城主要大街、重点公共场所,每隔50米就有一个废物箱,规范配置交通标识,温馨提示语与惩处警示语处处可见;清洁袋、公益纸巾的出现,让随地吐痰、乱丢废弃物的行为几乎“绝迹”。

有点失落的周先翠大妈欣慰地说:“我们‘清洁队’越来越没有用武之地了。”

排队礼让:成就社会新风

西城活跃着这样一群人:身着统一服装,手举小旗,在公交车站引导车辆进出站,他们就是文明乘车监督员。

沈崇艳就是这个队伍的代表人物之一,她说:“站台虽小、文明乃大”。秉持这个理念,她一干就是七年。在她和同伴的努力下,西城成为北京第一个全部站台实现排队候车区。

如今,排队候车已经发展到医院、商场、公园、赛场、校园……“自觉排队、礼让光荣”已经化作市民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志愿服务:打造城市名片

在奥运期间,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是北京市民的最大心愿,为此,很多人报名成为奥运会志愿者。

在银行工作的江丹是西城区的一名志愿者,她凭借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先后给游泳世界冠军菲尔普斯和几内亚总统夫人等外宾当翻译;66岁的常志复大妈为了当一名合格的城市志愿者,一年前主动到聋哑学校学习手语,如今已熟练掌握手语的她正在抓紧奥运会来临前的日子,到大学里给大学生志愿者上手语课。

像江丹、常志复这样的城市志愿者,赛会期间西城区将有25000名,到时将分布在全区39个服务站点,提供语言翻译、信息咨询、应急救治服务。在重要节假日和“好运北京”体育赛事期间,已经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热情、认真、专业的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城市文明的一张名片。

窗口行业:自编服务读本

窗口行业是城市的“门面”。

西城区为提高窗口行业的服务质量,倡导“优质诚信”的服务理念,从2006年开始对从业人员进行英语口语、职业技能和奥运知识培训。

为提高营业员的业务素质,长安商场编写了一套奥运礼仪演练教程,对班前检查、站姿、微笑、鞠躬、问候,有明确、专业的要求,细致到表情是否平和,举止是否得体,微笑是否让人“宾至如归”,递交商品是否用双手。员工们说:“这样的培训很实用,都是窗口行业所需要的。”

“礼仪”、“环境”、“秩序”、“赛场”、“服务”,“五大行动”闪烁着文明之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