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运动作为我国卫生工作的伟大创举,已经走过了56年的光辉历程。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工作模式,在改善城乡环境卫生,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继承发扬爱国卫生工作光荣传统,正确把握爱国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充分认识爱
以新的视野正确把握爱国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爱国卫生工作的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工业化加快发展,使危害健康的环境因素不断增多。当前,影响人民健康的环境危害,既有受发展水平限制带来的饮用水安全、卫生基础设施不足、食品微生物污染、生活垃圾处置不当、自然灾害引发的卫生问题等传统环境危害,也有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注意保护环境而造成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农业种植、养殖业污染等现代环境危害。同时,还有气候变化引发的新的传染病等全球环境危害。环境对健康危害的不断加剧,给爱国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城乡公共卫生问题更加突出。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城市的空气、水源、噪音污染日益加重,居住、交通拥挤,城市卫生设施滞后,传染病、精神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城镇居民的健康。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更加突出,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不少农村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薄弱,一些重大传染病、地方病、人畜共患病仍在威胁农民的健康。特别是随着农村劳务大量输出,组织群众开展爱国卫生工作,进行环境整治,预防控制疾病的难度加大。
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变化,使疾病的流行模式发生转变。由不良生活行为引发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和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慢性病呈现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卫生费用支出率高和控制率低的“四高一低”现象,不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同时也影响社会和谐,制约小康社会建设。如何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成为爱国卫生工作面临的一项新任务。
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使社会卫生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各个社会层面成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由此引发了许多新的社会卫生问题,使卖淫嫖娼、吸毒贩毒死灰复燃,艾滋病流行,精神心理疾病突出;同时,市场经济的趋利行为,对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的传统爱国卫生工作模式也造成了很大冲击,凸显出传统的爱国卫生工作模式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相适应和结构性矛盾。
在看到爱国卫生工作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爱国卫生工作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党中央对人民群众健康的高度关注,各级党委政府对环境卫生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奠定的物质基础,科技进步提供的技术支撑,这些都对爱国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从新的高度充分认识爱国卫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七大把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作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从新的高度认识和确立爱国卫生工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爱国卫生工作是促进国民健康,提高国民素质的重大举措。基于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和初级阶段的发展现实,爱国卫生工作今后仍将是我们促进国民健康的有效方法。爱国卫生工作将民族精神、集体观念、健康意识融入到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环境、预防控制疾病的伟大实践之中,使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卫生工作模式成为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精神、现代文明理念、科学生活方式、良好卫生习惯的有效载体。早在建国之初就闻名全国的我省晋城市东四义村,“一把扫帚扫出新天地,一条红线贯穿五十年”,通过坚持不懈地抓卫生促健康、促发展,全体村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文明素质不断提升,使东四义村由卫生村、文明村、小康村逐步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他们的成功实践生动说明,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对促进群众健康、提升群众素质具有巨大作用。
爱国卫生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开展卫生创建活动,从更高层面对城乡规划建设、环境治理保护、资源节约利用以及居民的健康促进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将推动城乡建设向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通过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工作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蔓延,有效避免大灾之后重大疫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的稳定。
爱国卫生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手段。当前,吸引外来投资者的因素,已经由税收优惠转变为环境优化。一个城市的市容环境、公共服务质量、城市知名度等因素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现在许多地方在招商引资中,都把良好的环境作为自身的优势进行推介。许多企业都依托良好的投资环境,雄厚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响亮的城市品牌,增强了自身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软实力。不断引深爱国卫生工作,积极开展卫生创建活动,改变脏、乱、差现象,创造清洁、整齐、优美的环境,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到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公共服务、文化内涵等方面,全面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文化品位,可以大幅度地提升竞争实力,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用新的思路积极构建爱国卫生工作的模式和机制
要应对时代发展对爱国卫生工作提出的挑战,充分发挥爱国卫生工作的作用,我们必须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积极推进爱国卫生工作的模式转变和机制创新。
树立社会大卫生观念,不断完善齐抓共管的爱国卫生工作机制。联合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21世纪议程》指出,健康与环境和社会经济情况的改善相互关联,需要作出多部门共同的努力,并要求将健康、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统筹起来考虑。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对危害自身健康因素的认识逐渐深入,影响健康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和改善,单靠卫生部门的工作是不够的。因此,要在全社会树立大卫生观念,构建大卫生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爱国卫生工作的机制,推动社会大卫生事业的发展。
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发挥政府在爱国卫生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爱国卫生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既是一种社会管理,也是一种公共服务,更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福祉,直接关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推进爱国卫生工作,要从指导思想、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坚持体现公益性原则,切实强化政府职责,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不断加大政府对爱国卫生工作的管理力度和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
统筹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城乡爱国卫生工作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目前,大部分农村乡镇没有爱国卫生工作机构,没有卫生监督管理人员,公共财政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覆盖不到农村,严重制约了农村爱国卫生工作的开展。因此,要树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观念,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进程,统筹规划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合理配置城乡公共卫生资源,建立完善城乡一体、以城带乡的爱国卫生工作机制。要把组织开展爱国卫生工作、预防控制疾病、进行卫生监督作为乡镇卫生院的重要任务,推动农村爱国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走出一条“卫生促健康、健康促发展、发展促和谐”的新农村建设路子。
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拓展爱国卫生工作的实践内涵。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作为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大力营造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创造促进健康的外部推动条件和控制消除危害健康因素的制约条件。要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机构的作用,针对不同人群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不断强化健康教育。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在教育的同时,要着力促进知识、意识向行为习惯的转化,普遍提高社会人群健康行为的形成水平。
加快公共健康的立法步伐,确立爱国卫生工作的法律地位。虽然大部分省(市、区)都相继制定出台了爱国卫生工作管理条例,但这些地方性法规难以适应社会大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为此,应当将爱国卫生工作的立法上升到国家层面,以增强爱国卫生工作的权威性。通过法制建设,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居民在爱国卫生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推动爱国卫生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作者系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