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4月27日,安徽歙县桂林镇吴川村“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心”里响起了《生日歌》的欢快旋律:村里的“留守儿童”杨家春和周蕾,在小伙伴们的簇拥下,吹灭蛋糕上的烛火,热热闹闹度过11岁的生日。
望着孩子们像花朵般绽放的笑脸,在场的大人们也是高兴得合不拢嘴。而亲手操办这一切
为“留守儿童”建一个温暖家园
张玉春,2005年毕业于黄山旅游学院,2007年通过黄山市选派进村任职,是当年选派的297名“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
2007年7月,张玉春走进自己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吴川村,印象最深的是:吴川村耕地很少,不少村民出外务工,有54名“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生活,教育问题比较突出。
“那情景真让人心碎!”张玉春所说的“情景”指的是村头的金三角车站孩子们为父母送行的那一幕:在外打工父母外出时,都是从村头的车站乘车,辞别的时刻,孩子和爷爷奶奶一起为亲人送行。车子启动时,父母含泪挥手无语,孩子们拼命的追着汽车,直到看不见汽车的影子,坐在路上大哭,而爷爷奶奶也禁不住抹着眼泪……
要为“留守儿童”建一个温暖的家园!2007年9月,吴川村村支“两委”决定,成立吴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心,重点帮扶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组织文体活动,开展各种德智文体竞赛。9月27日,在活动中心挂牌仪式上,进村任职两个多月的张玉春高兴地接受了出任常务主任的“新任命”。
自己的孩子也成了“留守儿童”
“小张主任自己的孩子现在也是‘留守儿童’。”吴川村的村民说起张玉春充满了敬意――为了有更多时间照顾村里的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成立后,张玉春把自己当时不满7个月大的孩子送回老家交给自己的父母照看。
张玉春上任后,立即着手建设关爱留守儿童的网络体系。她走访当地的吴川小学、桂林中心学校和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家庭,掌握全村留守儿童的年龄、学习、心理、父母务工地等具体信息,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摸清情况以后,张玉春把临时监护人召集起来开展培训,不仅提高他们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还帮助临时监护人掌握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考虑到一些家庭缺乏教育能力,她在村里支持下,发动教师、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定时、定点、定人有序开展。
2007年10月,在张玉春的积极争取下,村委会为活动中心提供了一个比较大的活动场所,用于周六为孩子辅导作业,周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张玉春知道,“留守儿童”最缺乏和最渴望的是亲情交流,她发起了“集体生日”和“亲情通话”等活动。第一次为留守儿童过生日是2007年10月6日,是朱世杰和汪艳小朋友的生日,46位孩子一起唱响生日歌,分享生日蛋糕时,好多孩子都留下幸福的眼泪。而每个周日,“亲情通话”已经成为村里的“风景”――在活动中心里,孩子们分组排着队,一个接一个与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说上几句心里话,诉说着思念与期盼,汇报着成长与进步。
要让远方的爸爸妈妈早回家
“远方的爸爸我好想您快回家,远方的妈妈我好想您快回家……我们是留守农村的孩子,也盼着快快长大,快快长大……”这是张玉春创作的歌曲《留守儿童心里话》中的歌词。这首歌发表在《黄山日报》上,并被入选黄山市“五个一工程”。
一段时间的常务主任当下来,张玉春对“留守儿童”的问题理解得更加深刻,她知道“要根本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设法让家长长期留在孩子们的身边。”2007年年底,她与桂林镇妇联主席吕家春“一拍即合”,两人用一个多月时间在歙县经济开发区里几乎跑遍了所有企业,收集用工信息。春节期间,她们又来到“留守儿童”的家里,把这些信息提供给孩子父母。今年已有5位“留守儿童”的母亲留在本地就业,让孩子重新滋润在母爱的艳阳下。
今年3月开始,张玉春联合桂林镇四名大学生“村官”,谋划着在吴川村共同建立“大学生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分为三期规划,首期50亩,最终种植500亩。主要种植木本金银花,并套种红花、丹参、鱼腥草,板兰根等。张玉春的想法是:村民之所以外出务工,是因为土地太少很难靠种田提高收入,自己希望能为村民致富探出一条新路,好让更多的家长因此留在村里,留在孩子们的身边。
“让花蕾在艳阳下幸福绽放!”经过张玉春的努力,吴川村的留守儿童工作不仅得到村民们的赞誉,也受到全国妇联、安徽省妇联的关注。由张玉春主持的“吴川村的留守儿童工作研究”已由有关部门申报为安徽省省级社科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