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春6月28日电有关专家在吉林长白山附近一座山岗上,发现8个规则排列的方形和圆形石堆,经考察、研究后初步认定,这是我国东北古代民族祭祀长白山的大型祭坛,是长白山区首次发现大型祭坛群遗址,对东北的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亟待进行保护和多学科研究。
该祭坛遗址
在现场,6座方型石堆位于大方顶子的平岗高处,间隔30余米。祭坛损毁严重,但遗址比较清晰,积土垒石依稀可辨。祭坛布置有序,整齐划一,均朝向东南面的长白山主体。距6号方坛150米处还有两座间距十几米的巨型圆坛。2号圆坛附近发现一长条碑石平卧,显系人工打制,为无字碑。距2号方坛90余米的坡下有古井一口,井水犹汩汩而出。据资料记载和当地群众回忆,距古井下七八米处,曾横一道石砌矮墙。祭坛下面的山坡在开垦为人参地时曾经出土石刀、石斧、陶片、黑耀石等工具;附近还有唐代东北渤海国的朝贡道驿站遗址。
共同参与长白山文化考察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些石堆绝非自然形成,是一处大型祭坛遗址。这一祭坛具有复合性文化特征,明显是长期和多次使用过的,很可能是秦汉时期勿吉人设祭,唐代时期??人扩建,辽金时期女真人沿用并增设。祭坛从形制到规模,都与泰山封禅所筑祭坛相差无几,很可能是王一级的或部落群联盟使用的。
专家们认为,古井也属于祭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礼记》记载,古人祭祀往往以水代酒。这口井除了为祭祀取水,参祭人员亦需取用。据资料记载和当地群众回忆,距古井下七八米处,曾有一道石砌矮墙,长50米、宽1米、高0.5米,后来被百姓拉石头盖房等毁坏。《抚松县文物志》曾认为这条石墙是高句丽古城。专家们认为,这应当是防止人畜擅入神圣的祭坛践踏而修建的护墙。
世界著名的萨满教专家富育光和长白山文化学者陈景河介绍说,环长白山地区历来是我国古代肃慎族系的勿吉、女真人的居地,并非高句丽人传统活动区。高句丽也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但历史上其活动中心在吉林集安(后移平壤)一带,距长白山较远。祭坛不会是高句丽的遗存。因此,这处祭坛的主人,只能是此地的传统居住者。东北古代民族均信仰萨满教,普遍有祭天、祭山的习俗,但此前在长白山区一直没有发现大型祭坛遗址。
鉴于祭坛损毁严重,专家建议当地政府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严禁村民再上山拉石筑房,务使祭坛和石碑、古井、护墙等遗址不再遭到破坏。同时,应将遗址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重大研究课题组织各方专家,探秘攻关,复现这一神秘古祭坛的本面。祭坛的规模、形制,年长的村民尚能记忆,恢复原貌,成为旅游热线,或北方民族朝圣之地,也就有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