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范跑跑”的逻辑应当唾弃

2008-07-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章喻之 我有话说

范美忠原本任职于都江堰一所中学。然而,他在地震发生后的行为和言论以及那篇他引以为荣的文章《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却令包括其学生、家长、同事、母校师长在内的许多人失望。一些网友别出心裁,为他取了个绰号叫“范跑跑”。这个名字和他的言行放在一起,别具调侃和讽刺意味,也清晰地表达了

人们的价值判断。关于“范跑跑”的争论,已有一个多月了。然而,随着相关“新闻点”的不时冒出,关于他的争论依然持续地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同时引发了各方的诸多争论。

追述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可以发现关于“范跑跑”的争论在不断升级,其中一些已超越了对范美忠本人评判的范围。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范美忠的言行到底可不可以接受;二是一名优秀教师该不该具有舍己救人的德行。对于第一个争论,可以引用一名网友的话来回答:“你没有那样做,是你的自愿选择,你没有错,但,这不是美德。”对于另外一个争论,相信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教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撑起生命空间的一幕幕,已经为这个问题给出了最响亮、最完美的回答。

范美忠一直在辩解自己“是一个优秀教师,不崇高,也不想崇高”,甚至还进一步提出“崇高是一个好老师的必要条件吗”的疑问。

人民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只有思想崇高、品德端正,方可为人师表。这是自古以来为师者都必须具备的条件。

范美忠的言行传到国外后,同样引起了人们的惊讶。许多人表示,这样的言行实在不负责任。可见,世界各国、各民族,对教师的德行都有较高的要求。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深厚历史积淀,作为正在走向复兴的古老民族,它的心胸应是豁达的,可以包容不足和缺憾。正如一名网友说:“我们并不要求常人做伟大的事情。因为英雄之所以让我们感动,是因为我们为他伟大的行为所感动,同时为自己的懦弱而羞愧,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遗憾。”但是,美德是人类的精神精华,中华民族秉承的崇高价值观神圣不容侵犯。没有羞愧也好,觉得理所应当也罢,可是当范美忠振振有词地说出“在危难的时候甚至连自己的老母亲也不救”时,我们必须表示愤怒。

也有一些人在为范美忠辩护,说范美忠是一个诚实的人。没错,他是讲出了自己的“诚实”,说了自己的“真话”。但是这样的“真话”、这样的“诚实”是荒唐的。在范美忠的眼里,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自己从哪里来的,他不管;自己的职业责任操守,他不想;自己的存在与周围的人、与社会的关系,他全然不顾。只是迷信自己就是独立的个体,自己只需要对自己负责任,这就是他的逻辑。对这种错误的思想,我们绝不能回避!人确实具有个体独立性,更多的还会表现出社会属性。一个孤立的人是无法在世界上活下去的。人的生存,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靠的是每个个体在人类社会这个整体内的分工协作。作为社会中的一员,首先应该懂得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将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对教师品德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明确要求教师“志存高远”、“知荣明耻”、“保护学生安全”……这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但是制度最终还是要靠人来落实。规范要从纸上落到实处,还需为其实行创造条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如保证教育投入,科学规定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完善保障教师权益的条款等等。相信这次修订,定会对教师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进一步深化起到推动作用。

什么是真善美,历史有取舍标准,自会作出评判。传统美德在传承的过程中,曾经受到过一次次的挑战和考验,但最终都是以美德更加充实和完善的结局而告终。社会的进步和成熟免不了会伴随着争论,但每一次的经历都会让人们更加成熟,更加理性,更加坚定。这就是收获。现代社会的公民可以追求自由和公正,但不能也不可能在追求个体自由的同时摒弃公民的责任。这种责任也包括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中华儿女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奋不顾身、团结一致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经受考验的强大支柱。一切虚伪的真善美,都是经不住检验的,都是不得人心的,终究会被人们所唾弃,会被社会所遗弃,会被中华文化所淘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