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借助文学强势保护地方戏

2008-07-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高睿 我有话说

随着现代化、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国民族文化的同质化趋势正在加快,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文化正在慢慢消失。千百年人类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原生态文化,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和保护好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化的根本途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样重要,并且由于其无形,保护的难度更

大,也更加迫切。这其中,全国各地数百种地方戏是非常宝贵的一部分,由于现代传媒的冲击,它们面临的形势很不乐观,不能不令人忧虑。

日前在京观看了山东省临沂市精心打造的新编历史故事柳琴戏《王祥卧鱼》,心中一喜,似乎有所悟:借助文学的强势,将古老的传说故事演绎成绚丽的舞台大戏,使文学与戏曲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一个美丽动人的孝行故事,在沂蒙流传了近两千年。东汉琅琊少年王祥,秉性至孝。生母不幸早逝,继母朱氏在其胞弟朱三唆使下,频施毒计,屡屡加害于他。先逼他辍学牧牛,再将塾师赶走,以图荒废其学业,使其沦为平庸。嗣后更假托有疾,逼王祥于数九严冬冰天雪地卧冰求鱼,幸得河神相助,获得双鲤,全身而还。朱氏行为终被祥父所察,一怒将其休出家门。王祥眼见家道失和,以广博仁爱胸怀将德报怨,恳请其父留下继母,保住了一个完美和睦的家庭。后来这个故事广为流传,成为集中体现中华孝文化的“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山东柳琴戏已有200多年历史,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临沂市柳琴剧团的艺术家们将孝文化和柳琴戏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二为一,给古老文学题材注入了现代艺术元素,表达了“家和万事兴”、“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文化理念;通过唱、念、做、打、舞美、幻灯等韵味浓郁丰厚的表演,反映了沂蒙山区的地方乡土风貌,使首都观众大饱眼福。其双璧生辉的结果,亦使《王祥卧鱼》成为代表临沂戏剧的经典剧目和可保留剧目。我认为,这种借助文学强势保护地方戏的创新性探索,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