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灾难提升了平等意识

2008-07-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高深 我有话说

在大的灾难降临时,人们的爱心、善心、爱国之心,仿佛一夜之间得到了凸显,并彼此感染,广泛波及,顿时成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主旋律”。人们常说的“多难兴邦”,应该也包括了这种情形吧!

从许多报道中,从人们的传闻中,我还深深地感觉到,在大灾难面前,人们的“平等意识”普遍地提升了,并有自此弘扬

下去的趋势。最明显最令人动情的是:全国人民向汶川地震遇难者默哀3分钟,举国上下降半旗3天,13亿人一起向逝者致哀,平民百姓享受到从前只有国家领导人才能享受的生命尊严。

汶川地震受伤者数以几十万计,有各级领导人,有知识分子,有中小学校的师生,更多的是农民、工人。参加救治的医务工作者从一般的医生、护士,到医学界泰斗级的专家学者,他们见伤员就抢救,不问职级,不管阶层,不论军民,在救死扶伤面前人人平等。

以“天职所在,职责所在”为座右铭的院士、79岁高龄的骨科专家卢世璧,日夜战斗在成都军区总医院骨科病房与手术室之间。5月16日,绵竹市遵道镇翔符村20岁的村民杜家猛,呻吟着躺在成都军区总医院的病床上,他右尺骨鹰嘴及桡骨小头撕脱性骨折。下午4时,几位白发苍苍的教授站在他的病床前,后面跟着一些年轻的医生,教授们几次拿起杜家猛的片子,探讨手术方案,询问伤者的感觉。经过认真的讨论,专家们取得共识,在病床前敲定了手术方案。专家们走出病房,杜家猛的父亲才知道这些大夫是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来的高级专家,为首的是我国骨科界的泰斗卢世璧。

杜家猛的父亲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切,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又是在成千上万人受伤的日子,惊动了这么多的大专家,又那么细心地为他儿子制定手术方案,是他做梦也不敢想的。后来他恭恭敬敬地给卢世璧鞠了一躬:“您来了,我儿子有救了。”

这一幕太感人了!它使我想到以前去医院看病的一些情景:有一次一位患了青光眼的患者,因为恶性发作,必须尽早手术才能保住视力。医生给他开了住院证,可是住院处说没有病床,要他排号听候通知。其实病床是有的,只是高价病房,一般人望尘莫及,据说一天要上千元的住院费。还有一些医院,把患者分成三六九等,像什么“高干病房”,“司局级门诊”;还有的只要你肯花钱,就可以自己选择专家治疗。总之金钱与权力,把同样的病人分成了不同的等级,有钱有权者有尊严,性命也珍贵;既无钱也无权者则命贱。

其实生活中不平等现象随处可见。教育、就业、居住、养老、户籍……都有不尽平等的事例,只是有些现象人们已经司空见惯,对等级制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当然我也不是倡导平均主义。“平等”与“平均”长得相似,却不是“孪生兄弟”。平等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与义务。国家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全体人民都可以享受这五个“有所”,这就是对“平等”的经典的解释。而平均主义则不允许有合理差别,任何东西都得一般高、一抹平,那是小农经济的产物。

平等主要是追求公平公正。平等原则是公平原则的前提与基础,公平原则是平等原则的体现与保证。跟平均主义风马牛。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需要一些特殊的关注。以看病为例,医院有儿科,为什么不可以设个“老年科”?老年科优待老人,同时也优待了老干部。不论尊卑高下,凡70岁以上的就可以享受对老人的某些优待,我以为这就是平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