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是体育与文化艺术共同追求的至境

2008-07-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文艺评论家 仲呈祥 我有话说

我看奥运

举世瞩目
、令人翘首以待的北京奥运会一天天临近了。我虽有四十余年从事文艺工作的经历,但妻子当体育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工龄却比我这经历更长两年,因而也把我熏陶成为一名“铁杆体育迷”。闻听人言,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多次呼吁学科技的人也要学点艺术,因为科学思维(左脑)主智商旨在求真,而艺术思维(右脑)主情商旨在求美,两者互补生辉相得益彰,才可望成为左右脑一齐发达、智情商共同开发的复合型现代化人才。此言极是。在下不才,不敢妄言,但亲身阅历却启迪我深知:21世纪,不仅科学与艺术联姻互补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且在大文化圈内,倡导体育与文艺联姻互补也是非常自然而必然的事。

何以如此?

先从历史说起。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至今已有114年历史了。自1894年创始,它原本就是一个有着鲜明的哲学理念和追求目标的社会文化运动。它既有体育竞赛,又有包括戏剧、音乐等在内的文艺活动。创始人顾拜旦就曾明言:其宗旨在教育青年,激励社会;而欲达此目的,体育就须与文化、艺术、教育相结合。所谓“奥林匹克主义”,就是一种人生哲学,主张通过体育,增强人的体质、意志和精神,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建立一个尊重人的尊严的友好、和平、和谐的世界。可见,体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从育体进而育心。惟其如此,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萨马兰奇才强调:“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相结合,是奥林匹克的精髓。”现任主席罗格也说:“文化和教育是奥林匹克的根本所在。”又是“精髓”,又是“根本所在”,足见这“结合”的紧要。

再从现实看。国际奥委会认为体育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以文艺形式大力传播奥林匹克人文精神,是文艺家的神圣职责。近十余年来,就已举办过世界范围内的三次以“体育与美术”为题旨的比赛、两次以青少年为对象的“体育与文学”为题旨的比赛、一次以“体育与摄影”为题旨的比赛。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三大理念”之一,就是“人文奥运”。与以往的奥运会多数都具有强烈的西方或欧洲文化特色相较,北京奥运会的人文特色,理应在弘扬奥林匹克主义的同时,鲜明地彰显中国文化特色。这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向全人类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千载难逢的良机。“世界给我十六天,我给世界五千年。”要让我们的会标、吉祥物、火炬接力、礼仪安排、开幕式、闭幕式、主题曲、奖牌等有形的,与大力开展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无形的展示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都尽见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告诉我,他去请教顾问季羡林先生时,季老建议他在盛大的开幕式上出现孔子的巨幅画像。我猜度,季老的意思,是要形象地向世界宣传中华文化中儒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人为本的道德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和而不同的兼容气度、以和为贵的中庸之道、格致诚正的精微体验、修齐治平的博大情怀、克己安人的自律仪范、重义轻利的仁侠诚信……这一切,再加上墨学的兼爱精神、非攻精神、节俭精神和救世精神,对于疗救当今世界人类精神领域出现的理想阙如、信仰危机、混乱迷惘以及人类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种种破坏污染,无疑提供了一剂文化良方。

文化化人,艺术养心,体育既养身又养心。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曾在《论体育》中指出“德智皆寄于体”,足见体之重要。如今的教育方针,已明确在“德智体”后加上了“美”。因此可以说“德智美皆寄于体”。没有强健的体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文艺求美,而美在和谐;体育求“更快更高更强”也须求“更美”,而此种美亦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与社会的和平和谐。两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人为本。所以,我提议在奥林匹克精神提倡的“更快更高更强”基础上再加上“更美”――美实在是体育与文化艺术共同追求的至境!明乎此,运动员在参与竞赛时才会自觉遵循公平章程,做到罗格力倡的“人性、干净”和北京奥运会的“绿色奥运”与“人文奥运”理念,观众在欣赏比赛时才能自觉超越狭隘的民族、国家立场而升腾到以审美眼光为无论哪国运动员展示出的速度之美、高度之美、力量之美、技巧之美和精神之美,为体育竞技为促进人类和睦、世界大同所作出的独特贡献,放声喝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