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的学生又考了哈尔滨市文科第一名!”当捷报传来时,作为黑龙江省派往四川地震灾区的首批6名支教教师之一,郭建民正在为灾区考生进行考前辅导。
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班主任,18年来,郭建民屡屡创造着“奇迹”:他带的第一个班级就被评为省先进班集体,学生包揽1993年黑龙江省文科第一、三、四名;199
他是第一位走上国家图书馆讲坛的中学教师;他是同事心悦诚服的“什么样的学生都能培养成才”的同行;他是学生眼中“神通广大、亦师亦友亦父的郭Sir”;他是家长心中引导学生走向幸福和成功的“孩子一生的老师”。
用“洗衣单”谱成美妙的旋律
意大利歌剧奠基人罗西尼曾幽默地说:“给我一张洗衣单,我也能把它们谱成美妙的旋律。”郭建民带班,和罗西尼创作歌剧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1996年起,郭建民开始带分校自费班。这些学生的共同点是:家庭条件优越,学习习惯不佳,入学平均分比其他班低近10分……
“每个学生对其家庭来说都意味着百分之百的希望”,郭建民说。他从学生们高一刚入学,就帮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成为自己学习的“总调度师”。当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厌倦时,他以自己的经历鼓舞大家:“老师上过山,下过乡,吃过不少苦,我这双手曾经在水泥厂打过石头,但它现在握过姚明、握过刘德华……”同学们啧啧赞叹时,他接着说:“这一切都是靠坚持不懈的学习。求学很辛苦,但这正是一个人战胜自己、改变命运的机会!”
“我很庆幸自己身在这样的集体里,郭老师不仅教会我如何学习,还给了我无尽的学习动力。”郭老师的学生这样说。哈尔滨师大附中语文教师郑晓峰感慨,“把基础好的学生带出成绩,这很平常;但郭老师能把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带好,真是相当不易。”
让刺耳的杂音变得悦耳
王新是郭建民93届毕业班的学生,初到班级时,他抽烟、打架、不学习,还和社会青年称兄道弟,但在郭建民眼里,这是个聪明的孩子。在得知王新父母离异后,郭建民对他更多一份关怀。但这孩子依然如故。郭建民没有灰心,他坚信爱会融化一切。
高二时,王新因打架被拘留。得知情况后郭建民马上赶到派出所,当看到他衣服被撕破,脸上、身上多处受伤时,郭建民十分心疼,但表面却不动声色地问:“王新,你的把兄弟来看你没有啊?关键时候,他们的兄弟义气哪去了!”王新把头一梗:“我早晚要让欺负我的人好看!”郭建民因势利导说:“你要有志气,就考上公安大学,那才叫真本事呢!”王新低头不语。接着,郭建民釜底抽薪,分别找王新的三位“把兄弟”谈话,最后三人终于答应不再找王新。
慢慢地,王新变了,大年初一的晚上还坚持在宿舍看书,成绩也上升到年级前30名。当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到学校招生时,郭建民毅然推荐了他,还找到学校领导为他作担保,请求摘除对他的处分。受到郭老师的鼓舞,王新不负众望。开学前,看到前来为他送行的郭建民,王新哽咽地说:“郭老师,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真不知如何才能报答您的恩德!”现在王新已经博士毕业,看着他们当年的毕业合照,郭建民欣慰地说:“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心理成熟的关键期,我所能做的,就是尽一个老师的责任,毫无保留地爱学生。学生只有接受你,才会接受你的教育。”
让跑掉的音符回归正位
1999年8月,新生们正在进行摸底考试。郭建民发现,坐在窗边的女生卷子只答了一半,却在下面画起了小人,在目光对视时,女孩不但没有惊慌,眼神中还略带挑衅。出于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郭建民没有批评她,但记住了她的名字:于寒(化名)。后来,听语文老师反映,作文课上有同学谈到苦难,别人都深受感动,她却嘿嘿冷笑。郭建民开始关注于寒。他得知,初二时于寒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遇难,现在是姑姑辞了工作照顾她,她的学费还是爸爸的大学同学们凑的。听到这些,郭建民眼圈红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孩子走出心理的阴霾。
在一个下雨的晚上,当于寒打开门,望着浑身被雨水打湿的郭建民时,惊住了,半天才想起请他进屋。于寒的姑姑回忆起当年的事故仍悲痛万分:“郭老师,您一定要帮帮这孩子,我担心她一蹶不振啊!”此时,于寒低头不语,豆大的眼泪滴滴落下。郭建民哽咽地说:“我理解你这两年是怎么过的,但你要记住,你爸妈在九泉之下也同样关注着你,于寒,你应当圆梦!”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融化了孩子心头的冰霜,她讲起妈妈陪她学琴的往事和爸爸对自己的期待,眼中又燃起了希望:“郭老师,我也想上大学,来得及吗?”郭建民说:“你一定行!你语文功底好,要是信得过我,就跟我学文科。”“嗯,我一定会拼尽全力赶上来!”于寒重重地点头。
渐渐地,于寒的成绩稳中有升,高三时,冲进了年级前十名。但春节后的三校联考中,于寒的名次又下降了十位。她委屈地说:“为什么我一直付出却没有回报?”郭建民让于寒把卷子拿来,耐心地和她逐题分析,并开导她说:“逆境也是一种回报,因为它会让你更坚强……发现了自己的薄弱环节,正好及时补救,要相信天道酬勤。”于寒的心踏实了,在当年高考中,她以618分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郭老师,真心地对您说声谢谢,在我人生中最艰难的阶段,是您帮助我重新振作,如果没有您,我不敢想象自己现在会怎样。”于寒后来在给郭建民的信中这样写道。
让爱国的旋律更激越
2003年冬天的一个早上,学生们在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郭建民回教室取东西,看见学生柳笛正埋头做题,便催促他下楼升旗。柳笛突然站起来,扬起下巴皱着眉说:“老师,你能不能不闹?”郭建民强压住火,放缓语气说:“柳笛,实在不好意思,我就愿意和你闹!”柳笛愣住了,郭建民正色道:“我再说一次,你必须参加升旗仪式,否则就不能上第一节课。”柳笛说:“你没权力停我的课。”郭建民直视着柳笛的眼睛从容说道:“我没有停你的课,根据教育部规定,升旗仪式是德育教育的主干课,你落了这堂课,走,我给你补上!”
此时,参加完升旗仪式的同学都已回教室上课,偌大的操场只有师生二人,郭建民迎着北风升起国旗,柳笛哭着唱起国歌。下午,细心的郭建民一直关注着他的情况,等他情绪稳定时,把他叫到走廊谈心。柳笛不解地问:“你总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我在做题,你为啥批评我?”郭建民温和地说:“真正会学习的人不能只盯着眼前那几分钟,你不该逃避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这对你今后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柳笛理解了郭建民的苦心,向他诚恳地道歉。
郭建民说,“学生还是孩子,肯定会犯错,但我不能和孩子一样冲动地处理矛盾;我希望他明白,人只有热爱祖国、融入集体,今后走上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别出心裁的指挥家
“郭老师真好,他帮我们‘追星’!”学生们自豪地说。
2003年,班里有几名男生痴迷篮球,郭建民既理解他们又怕他们耽误学习。恰逢亚洲男篮锦标赛在哈尔滨举办,郭建民就掏钱买球票请他们去看球。当看到学生们因没法得到偶像签名而失落时,他又掏钱买来T恤,费尽周折找到姚明签字。学生们看到郭老师拿着偶像的签名T恤,欣喜若狂,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郭建民还把著名篮球评论员徐济成邀请到班级,给大家讲篮球与人生,徐济成的话“没有知识,篮球不会弹得更高”至今让学生们记忆犹新。“郭老师总用行动让我们明白,要把对明星的崇拜转化为学习动力。”一位学生对记者说。
熟悉郭建民的人都知道他不太注重仪表:他曾经穿西装配布鞋,为的是避免皮鞋走路有声,干扰学生自习;他曾经把羊毛衫穿反而不自知;他不会系领带,出席正式场合时要请别人帮忙,讲到痛快处,又觉得领带束缚人,随手摘了团在一边。他的学生在给他的贺卡里这样描述郭建民:“行大事者不拘小节”。然而,不拘小节的郭建民,对学生却是细致入微。
郭建民发现,很多学生遇到考试就紧张,而且“80后”、“90后”的孩子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和问题,他就下定决心自学心理学,并有意识地把心理调适与教学方法相结合,效果明显。
他还注意到填报志愿是很多家长和学生共同的盲区,就又钻研起志愿填报来,他把自1952年我国开始实行填报志愿以来所能收集到的资料认真研究,关注每年的招生政策以及录取体制。一有机会,他就向各高校的招生人员学习、请教,了解国内各高校的专业和师资情况。现在,很多人都把郭建民比喻成活电脑,因为他对全国各类高校的情况了如指掌。他曾做客《东方时空》谈“高考志愿何时填”,还被北京大学聘为黑龙江省招生顾问。
“高考是人生的加油站而非终点站,莘莘学子不仅要求索成才之路,更要在成人之路上不断跋涉。”这是郭建民常对学生们说的话。(照片为资料照片)
郭建民在四川地震灾区为考生进行考前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