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苏州之路”:高新区自主创新探索

2008-07-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通讯员 杜衡 我有话说

日前,科技部授予苏州高新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专家认为,苏州高新区有效整合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积极开拓国际科技合作新渠道,真正成为技术领先、人才聚集的国际化研发基地。

建区16年来,苏州高新区依托区域外向型经济高度聚集的特色,积极整合国内、国际两种创新资源,探索出一条“集成创新和引进

、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特色鲜明的“苏州之路”。

崛起自主创新力量

位于高新区的苏州宝玛数控公司,其自主研发的BM环保型纯水性水基冷却液,在获得国家专利、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之后,企业的一系列标准正被国家相关部门采用为国家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成为行业标准,正是企业创新实力的最好证明。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出现了一批“缔造行业标准”的民营企业,仅在设立才4年的浒关工业园,除了宝玛数控,还有大方特种车辆公司、苏州胜利精密制造公司等企业。

除缔造行业标准,苏州高新区的民营企业还通过自主创新,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技术研发空白。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竹鸣对区内企业的自主研发如数家珍,苏州恒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OPC鼓、苏州华飞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光刻胶、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的世界最大级35吨电动振动试验台等。

作为一股迅速崛起的创新力量,苏州高新区的民营企业已经扛起了区域自主创新的大旗。据统计,目前苏州高新区内已成立的120多家研发机构和工程中心,民营企业所有者占近三分之二。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近360家,其中,民营企业占45%。

利用国际创新资源

今年,纽威集团投资1.5亿美元的苏州纽威机床设计研究院和纽威精密数控装备公司,将在苏州高新区完成建设并正式运作。苏州纽威机床设计研究院是国家级技术研发基地,纽威精密数控装备公司建成后年销售额可达55亿元。以阀门生产起家的纽威集团转战机床行业,注重研发与产业化并进,是因为该公司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意义。

苏州高新区民营“创新军团”迅速崛起,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借助区域内高度聚集的外资项目,完成了“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王竹鸣表示,自主创新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历史使命、历史责任,但自主创新也离不开对国际创新资源的利用。苏州高新区在“一次创业”过程中,获得向世界500强等跨国企业学习的机会,促使政府和本土企业一道,在观念、思想、管理方面与国际接轨,迅速提高了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不仅催生了本土创新力量的迅速成长,外资创新资源同样也成为苏州高新区创新阵营中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二次创业”以来,外资研发机构加快了进入苏州高新区的步伐。2008年初,由华硕集团投资2000万美元设立了华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落户苏州高新区。该公司在苏州创业园内包下整整一幢大楼,研发人员将达到1000人。这是苏州目前最大的高科技研发机构,也是落户苏州高新区的第16家全球著名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其他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包括,飞思卡尔、思科网讯、西门子、佳能、富士通等。

构造最优创新环境

为什么本土创新阵营能够迅速壮大?为什么国际创新力量乐意落户苏州高新区?佳能(苏州)系统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德梅喜启回答了这一问题。苏州高新区在日本东京举办的服务外包推介会上,德梅喜启先生盛赞苏州高新区,称佳能系统软件作为跨国企业的研发中心落户苏州高新区,是完全正确的选择,因为这里有最适合企业创新研发的环境。

苏州科技城称得上苏州高新区各种创新要素聚合的“大本营”,它是国内第一个“部、省、市”共建的大型创新基地。自2002年以来,苏州科技城已累计投入80亿元建设资金,建成综合性创新载体100多万平方米,包括苏南工研院、苏高新软件园、微系统园、生物医学园和国际文化创意园等;同时建成了包括集成电路、嵌入式软件、新药创制等公共服务平台,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FPGA技术应用开发中心等。

在苏州高新区,类似苏州科技城这样的创新基地,还有苏州创业园、苏州国际企业孵化器等,每一个创新基地都合理配置了各种创新要素,为企业创新提供“保姆式”服务。

贴心服务促进了苏州高新区国内国际创新力量共同迅速壮大。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近7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超过85%。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跃山透露,至2020年,苏州高新区将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正在建设之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