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取得了
重大阶段性胜利。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行动,纷纷以各种形式支援抗震救灾。特别是5月底到7月中旬,许多文艺工作者积极参加中宣部等部门组织的体验生活和慰问演出小分队,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慰问受灾各族群众、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人员及志愿者,带去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给灾区人民以心灵的抚慰,给他们以信心和力量。文艺工作者们充分发挥了文艺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积极作用,出色地完成了中央交予的任务。为了总结文艺工作者深入抗灾一线采访创作、慰问演出的成果和经验,中宣部近日在京召开“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坚持正确文艺创作方向”座谈会。黄定山、黄宏、王松、孙毅、巩汉林、谭晶、李咏、徐坤、王海?、关峡、苟婵婵、张保和、郁钧剑等13位文艺工作者代表围绕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走与时代、与人民相结合的创作道路,畅谈体会,交流经验。现将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编者
让我们的文艺创作无愧于时代
总政歌剧团团长、一级导演黄定山
从5月12日14点28分那一刻开始,我经历了一生中情感最脆弱而又不断坚强的日子。5月25日,我踏上了前往四川灾区的10天行程,一路上心在流血、在震撼,见得太多太多,听得太多太多,感受得太多太多,人类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是如此的渺小无助,却又是如此的伟大坚强,中华民族是如此的伟大而坚强。
勇敢坚韧的灾区人民、舍生忘死的救援队员、爱心奉献的志愿者、心心相连的全国人民,感人事迹至今每天都还在涌现……在绵竹东北镇我看到这样一幅场景:细雨蒙蒙,一位老农在地震大灾后的水田里如往常般弯腰扶犁,播种耕耘,他平静地说,现在撒下种子,秋天就有得收获。我还拍下了这样一幅照片,这是在安置了数万灾民的绵阳市九州体育馆婴儿室悄悄拍到的,可爱的孩子在恬静安睡,我不忍搅扰他斑斓美丽的梦,他的梦应该美丽,中国应该美丽。
大灾凝聚大爱,大难凝聚大情,从这一个个故事的主人公身上,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英雄主义的价值内涵,看到了中华民族压不垮、震不倒的坚强脊梁,有它的支撑,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会蓬勃壮大,这是我们未来希望之所在。
在这次民族大难面前,中国文艺工作者表现出的大爱精神和社会责任心有目共睹,不负众望。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这是每一位创作者熟记于心的创作法则。作为军队的文艺工作者,我们的创作要表现时代,表现新军事变革,表现新时期军人风貌,这是军队文艺创作的责任、使命和方向。生活已给予我们太多太多,时代已给予我们太多太多,民族已给予我们太多太多,我们文艺工作者使命在胸、责任在肩,让我们不负时代、不负民族、不负国家,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历史的文艺作品。
我们从灾难中得到了什么
总政歌舞团一级演员黄宏
5・12汶川大地震夺走了我们数万同胞的生命。国家经济财产也遭到了重大的损失。人们说这次地震的震中在全国人民的心里,因为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还总能在心灵深处掀起情感的波澜。失去的将永远失去,无法挽回,痛苦之余我们一直在思索,在这场灾难中我们得到了什么。
党的各级领导有力指挥,深得民心,国家的实力和军队的建设得到了检验。十三亿炎黄子孙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洗礼。中国人心底的那颗博爱的种子,在这场大地震中终于全面复苏。残酷的灾情、永不放弃的救助、开放透明的报道、感人肺腑的事迹,每时每刻都在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它的震撼使我们那颗浮躁的心安静下来,它的冲击使我们从市场、商场、利益、实惠中挣脱出来,重新思索许久没有思索过的问题,剥去浮土和尘埃,去寻找爱的源泉,这时我们才发现那纯净的爱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心底。
作为文艺工作者,在这场灾难中,我们得到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得到了文艺创作的激情和源泉。在这场灾难中,我们这个民族所焕发出来的大勇敢、大坚强、大道德、大善良,撞击着每个人,温暖着每颗心。我们常常泪流满面,为一个孩子举起的手臂,为一位教师撑起的肩膀,为一位母亲无私的乳汁,为一位战士殷红的鲜血……正是这些大勇敢、大坚强、大道德、大善良构成了我们民族最靓丽的一道精神风景线,它就是我们艺术创作最宝贵的财富,它就是我们过去许多作品所缺失的真正灵魂。
我们应当抓住目前的大好时机,扭转以往那些不健康的创作心态。我们要克服虚的,克服假的,克服空的,克服闭门造车。如果说经济发展如同一杯沸开的水,那么文艺作品就是一把浓香的茶,让茶沉淀到水底,把白水变得清香。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共建我们美好的精神家园。
用情感和生命去体验生活
天津市作协一级作家王松
作为一个作家,体验生活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当一个作家长久地把自己关在书斋里写作,就会不知不觉地脱离生活。这很危险。首先,这种脱离会使作家的自我意识膨胀起来,陷入“个人写作”的怪圈。其次,这种脱离也往往会使作家失去对现实生活的热情,甚至丢掉责任感。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作家无疑是写不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好作品的。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次参加赴震灾地区体验生活小分队的机会。我知道,对一个作家来说,这样的机会是不多的,而且在这样的特殊时刻,一个作家也应该在场。
深入灾区生活的经历,使我想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个作家,在这样一场大的灾难之后来到第一线体验生活,他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
我想,首先,这种体验应该是感同身受的,也就是说,作家要以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生命意识去和灾区的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而绝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带有功利目的地去攫取写作资源和第一手材料的写作者,更不应该只将灾区的现实生活简单地作为体验的对象。因为后者往往会使作家产生一种与己无关的“隔岸观火”心理,甚至会沦为一个“观光者”。其次,一个作家面对这场灾难的责任感应该是内在的,发自内心的,而不应是被外在的某种力量驱动的,惟其如此,我们也才能在灾区的第一线真正感受到许许多多血与生命的力量。今后再有深入基层生活的机会,我决不再轻易使用相机,而是要用眼、用心、用情感和生命。
党员艺术家的神圣职责
中国歌剧舞剧院党委副书记、一级演员孙毅
我所在的抗震救灾“心连心”慰问演出团6月23日傍晚抵达成都。第二天早七点半即赶赴这次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地区――汶川县映秀镇、漩口镇和水磨镇。
通往汶川三镇的道路刚刚打通不久,高低起伏、坎坷不平。一边是山上松软的土质和随时可能滑落的飞石,一边是汹涌湍急的岷江,道路狭窄且陡峭,车速缓慢且颠簸。这样的行车使很多同志晕车、恶心、头昏脑胀。但大家顾不得喘息,车一停稳即刻进入演出前的准备工作中。大家只有一个心愿:用我们的歌声,用我们的艺术,用我们的真情抚平受灾群众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精神创伤,慰藉前线救灾官兵数十天来的疲惫身心。在我们昂扬的情绪带动与感染下,歌声、掌声、欢呼声声情并茂,激情四溢;老乡、武警、解放军鱼水情深,其乐融融。一位武警指挥员说:你们来演出的时机非常好,这些战士都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青人,这样大的灾难他们都是平生第一次遇到。你们的演出至少有三个功能:鼓舞和鞭策、放松心情、心理调节。这也正是我们慰问团所要做的:鼓舞其斗志、振奋其精神、快乐其心灵、宣泄其情感。
我们常说,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而我认为,党员艺术家的这盏灯就应该更明亮,党员艺术家的这面旗就应该更鲜艳。我们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特别是党员艺术家,要经常扪心自问:党和国家给予你的荣誉与自己的艺术成就是否相一致?你的社会地位与你的公众形象是否相一致?人民给予你的厚爱与你对人民的回报是否相一致?当你具有高超技艺的时候,同时也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正所谓德才兼备、德艺双馨。这样,才能真正称得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民爱戴的艺术家。
我是人民的演员,我的责任就是为人民演出
中国广播艺术团一级演员巩汉林
我们中国广播艺术团抗震救灾“心连心”慰问艺术团小分队,于2008年6月19日抵达四川绵阳,行程1200公里,先后进行了8场慰问演出,观看慰问演出的观众多达112000余人。6月23日,我们还到成都专程慰问在抗震救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四川广电系统的职工及他们的家属。
党中央的召唤,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让我们奔赴抗震救灾前线。我是人民的演员,我的责任就是为人民演出!人民群众需要我们,我们就责无旁贷!在踏上地震灾区的那一刻起,我就意识到我们肩负着党中央的期望与重托,为受灾群众制造欢乐。只有在快乐中才能振奋受灾群众的精神,进一步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特别是6月21日晚,在安县安昌镇专门为安置在这里的北川受灾群众演出,演出结束后欢送我们的群众队伍长达近千米,我们所有的演职员都被这感人的场面所震撼,很多人眼里都噙着泪水。当地的一位领导一再向我们致谢。他激动地对我说:谢谢你们!谢谢艺术家们!你们看到了吧,这里的人民群众真的很需要你们,你们的一场演出,如同替我们做了十次劝慰工作!
说实话,不到灾区我不会有这样的体会,不站在震区的舞台上我的心灵不会被人民群众这份真情洗礼。我是人民的演员,我深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没有人民的热爱,就没有我的艺术,没有人民的支持,我的作品将失去生命。我想说:作为人民的演员,我更加坚定了这样一条信念: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赈灾面前舍我其谁!我还想说,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党的需要,是我的义务,祖国的需要是我的责任,人民的需要是我的天职!
在灾难中接受大爱的洗礼
总政歌舞团一级演员谭晶
6月18日上午,我跟随抗震救灾“心连心”慰问艺术团到四川广元演出时,一个小女孩举着一朵刚采的黄色小花在我怀里不愿离去,嘴巴贴着我的耳朵不停地说:“阿姨,你别走,我想你!”当我止不住地流泪的时候,她不仅用小手帮我擦眼泪,还小声安慰我:“阿姨,咱们都不哭!”19日下午,在四川青川,没有像样的舞台,没有太好的音响,战士们坐在地上,灾民们围在四周,上万人站在炙热的阳光下用热情的目光和久违的笑容迎接我们。当我唱起新歌《你是我的父母,我是你的兵》时,他们的欢呼和鼓励,让我忍不住地流下了眼泪。令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情景出现了,战友们和灾区的人民竟然流着眼泪齐声呼喊起来:“谭晶,加油!中国,加油!”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原本我带着自己的新歌,背着大包的文具和日用品,是想鼓励灾区人民,让他们勇敢坚强的,结果却是他们让我懂得了在灾难面前什么是勇敢和坚强。在灾区,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经历了一次净化。我听到那里的人民对我们说的最多的两个字是“谢谢”。现在想想,我们更应该感激他们:感谢他们拓宽了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感谢他们让我们的艺术和生活变得更加纯粹和坚强;感谢他们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方向!
大灾有大爱,大爱出大作,这几乎是耐人寻味的艺术创作规律。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文艺工作者对“三贴近”的意义有了不同寻常的体会和感悟,这也将成为我们今后工作中所永远执守的信条和理念。最后,我想用作家蒋巍的诗句结束我今天的发言:一个人的眼泪,是孤独;两个人的眼泪,是悲伤;十三亿人的眼泪,是坚强。中华民族的眼泪,将掀起生的巨涛,浇铸一座―――高耸云天的世纪丰碑!
做好党和人民的话筒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一级播音员李咏
有一些事情,一辈子只能经历一次;有一种震撼,一辈子只能感受一次。对我而言,在四川灾区的五天,我们行程1800公里,大小演出10场,是一次一生难以忘怀的心灵之旅。
我一直认为,自己的身份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在经历了这次灾区行之后,我才发现事实远不止如此。在灾区,在每一个老百姓的心里,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的都不是我们自己,甚至也不是中央电视台,而是整个国家和全体同胞的惦念和关怀,是每一个百姓心底的依靠和归宿!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能做什么呢?我只是一个话筒,但是我是党和人民的话筒,这就注定了它所具有的神圣职责。我要把自己所能创造的欢乐,带给灾区的每一个人;我要把这里的苦难、团结和希望,告诉给每一个关心这里的人;我要真正做到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我们所经历过的最盛大的一次演出是在雅安的石棉中学。石棉中学的院墙已经没有了,但是它仍是附近保存最完好的学校,很多当地的孩子都到这里借读。我们的休息室就是学校操场边的简易房。演出的那天,由于湿热,我们的头上都起了痱子,没想到,操场上聚集的观众竟然有四万人之多。当我第一个站到舞台上的时候,突然看到远处,舞台的正对面,跟楼体一样高的巨型标语:“感谢党中央,感谢国务院!”当那几个鲜红的大字与我的视线平行的时候,有那么几秒钟,我怔在原地,那种冲击力远远胜过了灾难本身带给人的刺激。五天的灾区行,惊心动魄!我想,它将成为我记忆里最为深刻的一堂人生课,时刻引领着我日后的工作和修为。离开雅安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要在留言簿上留言。我什么都没有写,只是画了一颗心,因为,我把心留在那里了……
文学是一种信仰
北京作协副主席、一级作家徐坤
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皈依,就是向一种强大力量求得告慰,以求纾解苦难,并获得鼓励与支持。“5・12”汶川大地震中,中国作家协会派出的四个抗震救灾采访团在灾区的优秀表现,以及地震期间及地震过后大量赈灾文学作品的涌现、大量诗歌的集体大面积爆发,都显示了:文学,正是这样一种信仰。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都听说并听信了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文学已经边缘化,不再是社会政治经济主流,它已经没用,文人也跟体育影视明星一样,成了媒体上供人调侃逗趣的对象,除了具有吸引人眼球的商业价值,别无他用。
汶川大地震改变了我们的看法。我与去灾区采访的同志们一起,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我们的价值观和信仰都得到重建和重树。采访期间,我们住帐篷,吃干粮,冒着不断的余震和泥石流塌方,整日奔波在抗震救灾第一线,采访村镇、医院、部队、学校、厂矿、机关。我们看到乡村小学的老师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学生,武警官兵指战员奋不顾身在碎石瓦砾废墟中抢救伤员,医院里的“80后”小护士,在地震发生之时,没有想到自己逃跑,而是首先冲进重症监护室,一把抱住给病人吸氧的摇摇欲坠的巨大氧气瓶,犹如怀抱一颗定时炸弹,直到2分钟地震过后才松手,成功避免了极有可能发生的氧气瓶爆炸事故;还有各个区、乡、镇里的基层干部们,地震发生后,在当时通信联络和道路交通完全中断的情况下,都立即下到乡村里组织救灾,安抚百姓,十几天如一日奋战在抗震第一线,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带给山里群众。他们是优秀的、称职的抗震英雄。他们的事迹没有一天不在感染、感动、激励着我们。同时,也让我们思索:面对国难,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能为灾区人们付出些什么?我们是作家,必须用自己的笔,书写人间的大爱、大善、温暖和同情,必须要用文字来让逝者安息,让生者宽慰。我们因此更加深刻理解并相信文学是一种信仰,是我们发自内心的祷告、倾诉和祈福。
见证灾难认识中国
总政话剧团一级编导王海?
行走在震后充满危险、苦难,然而又悲壮的土地上,我们用我们的眼睛看,用我们的大脑思索,用我们的身心感受,用我们的笔记录。我们采访了许勇少将和他的师长们,成都警备区刘优华主任和他的武装部长们,铁军刘法峰政委和他的叶挺独立团,驻扎北川路边的昆明军区总医院的医生护士,驻滇某师高伟政委和他那位带领数百群众三天三夜大转移的乌蒙铁军团团长,在太平寺机场准备着成千上万件空投物资的空降兵,以及二炮部队、武警部队、海军陆战队……作为一名有着39年军龄、无数次下部队的老兵,生平第一次,我在短短数天内如此密集地接触到了我陆海空三军十几万大军!
看着那些疲乏但斗志顽强的军人,看着那些承受着深重苦难的乡亲和孩子,看着大难当头倾举国之力救助着人民的中国政府,这是我经历的最深刻的一次教育:地震把诸多战争要素组合在一起,使我们每个人都产生了对民族凝聚力的强烈需求。
这期间我写了报告文学《瞬间出动》、《伞兵雷志胜的一天》,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这期间我的同事们创作排练了话剧《士兵对你说:永不放弃》,艺术指导魏积安因封闭式排练的紧张导致突发性耳聋。这之后我将深入思考沉淀,必要时跟踪采访,用艺术的形式,传递出我见证灾难的所思所感;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这将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永远的艺术主流。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党
国家交响乐团团长、一级作曲关峡
有国就有家,这次灾难凝聚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国家在这个时候也仿佛有了具体的化身:她是与受灾群众同呼吸共患难的领袖;她是奋不顾身极限飞行或徒步翻山越岭为受困群众送吃送喝的人民子弟兵;她是不休不眠冒死营救人民生命的消防、武警、公安、民兵预备役部队;她是来自山东农村、来自唐山、来自祖国各地的志愿者;她是从护士节的联欢会上冲上救死扶伤第一线的脸上挂着彩妆的医护人员;她是心系灾区的十三亿中国人。有了这样的祖国母亲做后盾,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呢?
我们的人民是如此伟大。在临时安置点,老人们说:六七个人一顶帐篷总好过没有地方住,衣食住行虽然不能说十全十美,但我们可以谅解,政府不容易,好多人好多事都得慢慢来。面对这些刚刚经历了家破人亡痛苦的人们,我们以为会听到苦难的诉说和泪水,而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却是质朴诚挚的友善和微笑。在他们身上,我们懂得了什么是“中国的脊梁”。
灾难中,基层党组织是老百姓的主心骨。在所到的许多个县、乡、镇,随处可见受灾群众井然有序地领取救灾款和救灾物资;随处可见帐篷前立着的政府、党委、党支部的牌子;随处可以看到基层党员坚守岗位的身影。有一位中年妇女告诉我们,她家的房子全都成了危房,都得推倒。问及她有没有申请政府补助,她说没有。问及原因,她平静地说:“还有比我们更困难的人,再说,我们家有七名党员。”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没有精神支撑的民族行之不远。汉旺广场上那座著名的时钟,将灾难永远定格在那过去的一刻,而民族复兴的伟大旗帜仍然迎风飘扬。
舞动生命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
中央民族歌舞团青年舞蹈演员苟婵婵
6月底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由中宣部直接领导的抗震救灾“心连心”慰问艺术团赴汉中灾区的演出。这次演出推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新作品《孩子》,是由冯双白创意,刘小荷编导的一个全新作品。舞蹈中我饰演妈妈,北京舞蹈学院的胡玉婷饰演孩子。这个舞蹈表现的是大地震到来前的那一刻,孩子和妈妈正捧着一盆花憧憬未来的生活。大地震夺走了孩子的生命,花盆也碎了!妈妈发了疯似的寻找孩子,而已经踏上天堂之路的孩子,看见了妈妈的眼泪,伸出了稚嫩的小手去为妈妈擦眼泪,但是,阴阳两隔,总也擦不到了。双人舞《孩子》的演出让我深深体会到:第一,文艺作品一定要取自真情,抒发真心,要有真情实感,才能真正打动观众。在整个演出过程里,我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了情感的体验上,用心去舞蹈,不要过分的修饰肢体语言,不去刻意关注造型和姿态,而是在所有动作中贯注满腔真情。第二,双人舞《孩子》的演出成功让我重新认识了舞蹈的美,我们的老百姓是理解舞蹈之美的,但是只有让舞蹈的动作之美和百姓的心灵沟通,那才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美。舞蹈艺术工作者应该走出自我空间,去关注更多的“他人”,去关注更多的“当下”、“身边”,我们应该多创作一些贴近生活,反映现实的作品。只有经过真实生活的滋润,才有可能成就真正的艺术经典作品。第三,文艺创作要敢于创新,有不停顿的创造精神,才能出现富于感染力的好作品。这个舞蹈中采用了那首感人至深的诗《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要表现天堂里的孩子和现实中的妈妈之间的感情,那是两种时空里的相遇和相互支持。我们在表演场地后面的那些土地上,一起试验动作,不断创新。大地震和中国人民的抗震救灾让我懂得了更多,学习了更多。
我拿什么献给灾区的亲人
武警文工团艺术指导、一级演员张保和
今年5月25日至6月29日我先后参加了中国文联组织的赴地震灾区体验生活小分队和抗震救灾“心连心”艺术团两下灾区,经历了体验生活、创作排练、慰问演出三个阶段的全过程。6月3日我回到了北京,又整整闷了四天,那些让我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的,在灾区亲眼见到的,生动的人和鲜活的事又一幕一幕地在我眼前闪过,让我一次次地感动,一遍遍地流泪,我擦干泪水写下了抗震民谣《中国雄起》并将其拍成了MTV。现在回想起来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我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一个从地震发生以来,每天都在问自己的问题:我拿什么献给灾区的亲人?这段为灾区亲人鼓劲加油的抗震民谣,在深入灾区慰问的每一场演出都让我激动不已,它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有感而发,什么叫亲如一家。当台下观众和我一起高喊“雄起”的时候,我感到了我的心和灾区亲人的心连在了一起;当我在掌声中谢幕的时候,我在心中默默地说:灾区的亲人,这就是我献给您的一份真情;我在心中默默祝愿:四川雄起,中国加油!
真情真诚真实
中国文联演艺中心主任、一级演员郁钧剑
5・12汶川大地震后,广大文艺工作者或踊跃捐款捐物,或积极参加赈灾义演和赴灾区慰问演出,或努力创作弘扬抗震精神的文艺作品,或作为志愿者深入灾区一线,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尽一份心力。通过参加这次抗震救灾文艺创作和演出,我深刻体会到真情是文艺创作对现实的必然反应,真诚是真情投入的必然体现,真实是真诚流露的必然结果。
地震过去已经两个多月了。这两个月来,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受到的教育和感动难以言表。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在国难当头时,只要你力所能及地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就会为社会多凝聚一份爱,任何困难都不会挡住我们前进的步伐。让我们永远以“真情、真诚、真实”的情感,对待今后的文艺创作和演出,从而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