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社区竟然获得“全国青年文明社区”、湖北省“社区建设最佳示范社区”、武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100多项荣誉称号;中央、省市领导多次莅临社区视察工作。日前,记者走进武汉?口区宗关街发展社区(社区名称)探秘。居民们对记者说,社区联合党委就是我们的家!
把党组织建在每
一个居民区
去年8月,宗关街工委采取“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办法,组建“1+4模式”的区域大党委。以党建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发展社区为龙头,整合周边相对薄弱的双墩、井南、常码头、丰竹园社区,建立新的联合社区党委。按照“创新理念、规范制度、服务质量、文化魅力”的要求,联合社区党委整合了5个社区的优势资源,“联署办公”。
社区党委建立了“社区联合党委――社区党支部――居民楼栋党小组”三级垂直管理系统,社区党建协调会、社区党建联席会、社区党员大会三个层面的管理系统也相继形成。
武汉市?口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吴铁娃介绍说,社区党委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派驻党建联络员等多种办法,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新建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和管理到位率都达到了100%。每个居民小区都设有党员联络站,建立楼栋党员互助小组,社区党委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了居民小区的每个角落,实现区域内党组织全覆盖。
有了战斗堡垒,宗关街工委书记徐春林大胆赋予新组建的社区党委8项权力:即发展党员审批权、党务工作决定权、支部委员的任免和社区居委会委员人选的建议权、社区建设资金调配权、重大事项决策权、社区财务监督权、社区事务协调权、社区帮困基金使用权。通过权利下放,社区党委理顺了区域化“大党建”的运行机制。
惠民工程使广大居民受益
7月12日,记者来到武汉市?口区宗关街发展社区服务中心大楼,这里的学生科技馆、图书室、健身房等成了避暑休闲的文化场所,当地居民扶老携幼,在空调房里享受着夏日里的清凉。
中心大楼是去年社区党委筹资300多万元打造的惠民工程之一,面积有1800平方米。大楼里图书室、老年人活动中心、健身房、广播室、阅报栏、科普长廊等社区硬件设施齐全,5个社区居民可以无偿享用。
傍晚,在社区新建的休闲广场,许多老人在这里锻炼。居民周平安大爷说,“发展社区过去基础设施差,也没有物业管理,到处是土路,树很少,更别说绿地了,不少居民都想搬走。如今,发展社区变了样:土路改成水泥路或铺上地砖,污水进了地下管网;广玉兰等树木为社区增添了绿色和花香,煤球场改建成了草坪,这些都是社区联合党委为我们做的实实在在的好事!”
发展社区党委书记刘德荣是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她介绍说,社区联合党委每年都有4万元工作经费,一般都花在老百姓身上:改造电网,架设路灯,硬化道路,建筑围墙,绿化环境。社区党委每年还筹措专项救济资金2万元,保障特困居民基本生活。“群众从社区发展中得到实惠,才真心实意跟我们走。”
记者在社区里看到,昔日的“北大荒”,旧貌变新颜:社区服务一条街、主题雕塑、医疗保健站、社区论坛、社区三条特色路段、社区老年公寓、社区文化广场、社区文化长廊、社区健身体育路径、社区办公中心、悠闲小憩园、社区服务超市及姐妹谈心室、青少年维权岗、ZTTM红外线电子报警系统及市民教育培训中心等一应俱全。
党的旗帜在社区飘起来
在发展社区党员的活动室,有这样几行鲜艳有力的大字:“让党的旗帜在社区飘起来,让党的威信在社区立起来,让党的形象在社区树起来。”这几句话,不仅印在墙上,更印在每个社区党员的心中。
“在发展社区,如果你是一个党员,那么意味着,你也是一个公众人物,因为这里的党员都要挂牌,接受居民监督。”刘德荣说。
记者走进社区文化广场,一股股群众文化的暖暖春意扑面而来。发展社区把文化体育工作纳入社区三个文明建设,逐步形成了“七有”文化工作格局:即有组织、有计划、有阵地、有团队、有活动、有经费、有制度。社区文体活动如火如荼:社区组建了63人的舞剑队,57人的舞蹈队,47人的腰鼓队,45人的歌咏队,重大节日有晚会、周末有节目、每天有活动,极大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宗关街工委副书记王庆国介绍说,在今年冰冻雨雪灾害中,社区党委救助特困人员38户,救助资金5万余元。社区党员还对社区的孤、老、病、残等弱势群体实行帮扶和照顾。党委的9名成员与社区9名特困家庭结成帮扶对象。社区的慈善超市至今接受捐赠物品1000多件、现金2万多元,累计132人次和23户特困家庭得到救助。
在社区党委的影响下,居民自发组织成立了社区党员“吴天祥”志愿服务小组,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80多岁的老支书方友海义务维护门前社区绿地,除杂草,拣垃圾。退休党员谢年福身患直肠癌,仍坚持义务清理社区树木上的乱牵乱挂。他们用自己的朴实语言和行动告诉居民群众:爱护社区环境、花草树木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