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前,在那些高大魁梧的欧美运动员中间,突然出现了一个身材矮小、肤色黝黑的中国选手,吸引了众人好奇的目光。他就是第一位走进奥运赛场的中国人,也是代表当时4亿中国人单刀赴会的――刘长春。当时,中国首次派出由三人组成的代表团参
发令枪响。仅仅11秒钟之后,这个陌生的中国青年,便被淘汰出局。在6名参赛者中,他只取得了第5名的成绩。历史却将这瞬间永久地铭刻下来。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只要回顾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艰辛历程,便一定会提及这个名字――刘长春。
在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的时候,坐落在大连理工大学的刘长春教授的雕像前摆满了鲜花,每天前来缅怀的人络绎不绝……
中国情爱国心
奥运对于刘长春来说,是个曲折的过程。
当时,日本为摆脱伪满傀儡政府的孤立境地,想借奥运会使世界各国承认伪“满洲国”的存在。刘长春此时成为他们的目标。1932年2月,伪满洲国各报,纷纷刊登了所谓刘长春等将代表满洲国出席第十届奥运会的消息。日本还代替满洲国傀儡政府向奥委会申报刘长春等出席奥运会的名单。消息传开,全国哗然,民众无不义愤填膺,抗议的浪潮席卷全国。
1932年,刘长春在报纸上发表声明:“伪报所传,纯属虚构谎言。我的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岂能忘掉中国而为傀儡伪国做马牛?”
就这样,第十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一位中国运动员高举着中国国旗阔步而行,虽显悲壮,但他有力的步伐,牵动了全世界的目光。
敢与骏马一拼高下
作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身上有着太多传奇的故事,有人说他一出生就善于奔跑,也有人说他敢跟奔腾的骏马一拼高下。
刘长春出生在大连一个寻常人家,童年时期艰苦的生活条件练就了他优秀的体育素质。由于家境贫穷,刘长春10岁才入小学读书,当时学校离家有10里多路,为了节省鞋子,刘长春一出家门便把鞋脱掉,光脚跑步上学,到了校门口再把鞋穿上。天长日久,刘长春越跑越快,在小学时便以100米11秒8和400米59秒的成绩打破了大连市小学生中、短跑的纪录,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飞毛腿”。
由于跑得快,身体素质好,1928年,在朋友李显章和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明的推荐下,张学良同意刘长春进入东北大学试读。经过一年的学习,1929年又被破格录取为东北大学体育专修科学生。从此,刘长春便与张学良、与中国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1929年,张学良组织了中日德三国田径对抗赛,并花巨资邀请日本、德国的奥运选手来校参加比赛。比赛中,由于缺少国际比赛经验,刘长春在100米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与德国选手只有0.1秒之差,但击败了日本选手。三国运动会上,刘长春一战成名,也让张学良对其刮目相看。为了更好地培养刘长春,张学良不惜高薪聘请德国著名运动员、当时世界5000米长跑纪录保持者布奇担任教练,这对刘长春成绩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930年4月,在第四届运动会上,刘长春没有辜负张学良一片至诚的培育之恩,勇获100米、200米、400米三项冠军,并在以后国内的体育比赛中,保持100米10秒7这一成绩达25年之久,成为受人景仰的中国短跑名将。1932年,张学良解囊资助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甘为体育教学呕心沥血
1937年,刘长春因伤终结了自己的竞赛生涯。1949年,新中国诞生,他以体育教师的身份返回体育场。这以后的二十多年,刘长春一直在大连任教。他的主要工作,是在大连理工大学简陋的操场上,训练一批由他在当地亲自挑选的少年田径选手。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贯严于律己,坚持求实精神,重视加强体育基本功训练和“示范动作规格化”,倡导启发式教学。他说:“一个学生、一个运动员只有吃大苦,有拼劲,将来才能有成就”。
操场的东北角,跑道尽头是一间不起眼的体育器材出借室,人们每天都会看到一位黑瘦的老者,独自坐在一个小板凳上。尽管他的背已经驼得很厉害,腿脚却仍很利索。他的性格似乎有些孤僻,很少与人言语,通常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仔细打量着从他面前飞奔而过的年轻身影。
这或许会让他恍惚回忆起,当年那个在半山坡上奔跑的“兔子腿”。
有时他会从怀里掏出一块秒表,操场上所有少年的跑步成绩,他都会格外认真地记录下来。看到那些跑得特别快的孩子,他的脸上偶尔会露出难得的微笑,小声地称赞几句。
他仍然保持着每天晨跑锻炼的习惯。似乎只有在奔跑时,他的心灵才会得到片刻的释放。
1979年11月,中国正式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此后,刘长春曾担任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委等职。
1982年岁末的一天,年迈的刘长春独自坐在家中,神色凝重地望着窗外寂寥的天空。他得知,1983年中国即将在上海举办第5届全运会;1984年,中国将正式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
“你说,我能去看看吗?”他若有所思地对家人喃喃低语。
刘长春从未向任何人提出过想要重返洛杉矶奥运会的只言片语。他说的“去看看”,只是指上海全运会。但是家人能听懂他内心的渴望――当年他正是从上海出发前往洛杉矶,迈出中国人的第一步奥运征程。
刘长春没能再去上海。1983年3月中旬,他在一次晨跑时突感身体不适,当天被送往医院。3月25日,他在病床上辞别人世,享年73岁。临终前,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大连理工大学在校园里为刘长春塑立了一尊铜像,铜像基座上有中国体育界老前辈荣高棠亲笔题写的“体育先驱刘长春教授”九个大字,这是人们对刘长春一生的高度评价。
事后人们得知,他的名字,已被列入1984年中国奥运代表团的名单。
一年零四个月后,中国重返奥运会。1984年7月29日,洛杉矶,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夺得中国人在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这是怎样的巧合啊!52年前,也是7月29日,也是在洛杉矶,一个中国人代表自己的民族,第一次站在了奥林匹克的五环之下。
圣火燎亮中国
刘长春的小儿子、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原副院长刘鸿图回忆父亲说:“当1981年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冠军时,父亲泪流满面,彻夜难眠。父亲有两个心愿:一是中国人能在奥运会上夺得金奖,让中国的国旗、国歌通过奥林匹克的运动场传向全世界;二是中国有朝一日能举办奥运会。”
今天,圣火在传递,亿万中国人翘首企盼的一刻已经来到。
起跑线上的刘长春(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