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何振梁:你们的选择将创造历史

2008-07-3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无论你们今天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体育运动使世界和中国拥抱在一起,从而造福于全人类。”――这是国际奥委会

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原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原中国奥委会主席、北京奥申委顾问何振梁先生,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所作的陈述。他的话,感动了奥委会委员,也感动了世界。何振梁先生亲历了北京两次申奥,个中甘苦,个中悲欢,今天,在奥运圣火即将辉映北京的时候,他捧出一本《申奥日记》,向我们娓娓道来――

1998年9月18日星期五汉城―香港

下午4时,董建华接见了萨马兰奇、卡拉尔和我。谈到中国可能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萨说,国际奥委会欠了两笔账:一笔是百周年现代奥运会未给希腊,另一笔是2000年奥运会未给中国。现第一笔已偿还,2004年奥运会将在雅典举行。希在他任内能偿还第二笔账。

2000年4月12日星期三北京

国外媒体对北京申办很重视和看好。4月1日德国奥委会网站发表文章说:“如果没有节外生枝的话,目前有明确优势的申办城市是北京。在1993年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会上,北京仅以两票之差落后于悉尼。当时为中国说话的阿维兰热(巴西)、赫尔佐格(法)、奈比奥罗(意大利)和拉尼亚(墨西哥)的‘金门四重奏’盖过会场外国际大赦组织的示威声”。加拿大《多伦多星报》评论文章认为:“争取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北京已被加拿大主流媒体视为最有希望夺魁的城市。北京获选的几率甚至高于多伦多和巴黎。”

2000年8月25日星期五北京

收到国际奥委会专家小组对10个申请城市的评分报告。匆匆翻阅了报告的主要评语及结论。根据综合平衡,超过6分的共4个城市,即:北京、大阪、巴黎、多伦多(按字母排列,对这四个城市报告不排先后次序)。

实际上,对过了6分线(benchmark)的4个城市,如按各项所得最高分加权计算,北京所得分最低,最高为巴黎,其次为大阪和多伦多。北京在奥运村和居住条件方面获最高分,在基础设施和举办大型赛事经验方面获4城市中的最低分。巴黎有5项获最高分,多伦多有4项获最高分。大阪虽未获最高分,但各项普遍获得较高分数。

2000年8月28日星期一洛桑

9时,执委会议。茶歇后讨论2008年奥运会候选城市。由国际奥委会体育主任费利报告专家小组对10个申请城市的答卷进行评分的情况,然后根据评分情况,建议确定北京、大阪、巴黎和多伦多为候选城市。

北京如预计的那样,进入了候选城市的行列,顺利过了第一关。但我们并不领先,还没有理由感到高兴。

2000年10月2日(悉尼奥运会闭幕次日)星期一悉尼―上海―北京

这次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共获28金、16银、15铜,共59枚奖牌,总分和金牌数均列第三。难能可贵的是曾连续8天排名第二,只是在最后两天被俄国超出。全国上下欢欣鼓舞。江泽民亲自发来贺电,称“祖国为你们骄傲”。舆论均认为是历史性突破。

悉尼奥运会我国代表团的优异成绩,无疑是对申办工作具有难以估量的促进作用。人们怎能第二次拒绝世界上人口最多、为体育发展作出如此巨大贡献的国家要求举办奥运会的良好愿望呢?

2000年11月19日星期日北京

下午3时,与国际现代五项联合会主席肖尔曼谈。肖尔曼说,从5个候选城市的情况看,北京的准备工作最充分、最认真。在通讯和交通管理方面,他们未想到北京这么先进。北京的文化内涵之丰富也是他始料所不及。肖尔曼表示将写信给评估委员会各成员,表明联合会的印象和看法。肖尔曼还允向德国委员特洛格尔、巴赫等谈他来北京的印象并和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领导人谈,以促进北京的申办。

2000年12月13日星期三洛桑

下午莫斯科市长介绍明年7月全会筹备工作情况后,由各候选城市陈述。按抽签顺序,先后为大阪、巴黎、多伦多、北京、伊斯坦布尔。

我介绍北京代表团成员(刘淇、袁伟民、刘敬民、屠铭德、王伟、刘璇及于再清)。刘淇用英语讲话。然后是袁伟民代表中国奥委会支持北京申办。接着是王伟介绍申办理念。他们讲的内容都很好。

会议休息时,好几名执委对我说:“你们陈述的内容很好。代表团成员也比较年轻,态度很可亲。”

总体上说,北京奥申委是第一次在国际奥委会的会上亮相,效果是好的。又较顺利地过了一关。

2001年1月1日星期一北京11时,出席在中华世纪坛举行的顾拜旦138周年诞辰纪念会。袁伟民、刘淇、我和桑兰以及一位在京的法国人讲了话。那位法国人的讲话很生动。他说:“活力如纽约、魅力如巴黎、跃动如伦敦、摩登如东京、古老如雅典,这就是今天的北京。”如果多数委员对北京也持他这样的看法,我们的申办肯定成功。

2001年1月10日星期三北京

下午3时,李岚清副总理听取申奥领导小组的汇报。贾庆林让我讲一讲委员的态度。

我阐述了这次申办与上次申办的不同点。第一,上次申办时我国经济实力远不如现在,现在世界都为我国的迅速发展侧目。第二,上次国际上对我国能否平稳过渡到邓小平以后的时期存在疑虑。8年来,我国政治稳定。第三,2004年奥运会已定在欧洲的雅典举行,按国际奥委会传统,2008年奥运会应在欧洲以外地区举办。第四,估计我们的基本友好力量亚非拉委员将继续支持我们,加上欧洲将有多个城市申办2012年奥运会,所以这些国家的委员不一定会支持同在欧洲的巴黎。

关于委员的态度,我指出,迄今已有43名委员明确表示支持,16名委员较有可能支持。国际奥委会现有124名委员,除去决赛城市的委员不能投票外,需59票才超过半数。为确保此票数,根据以往的承诺兑现率推算,大体须有74名委员表示支持,才能在实际上获此结果。工作任务仍很重。

2001年5月15日星期二洛桑

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全天开会,讨论和通过评估委员会的报告。维尔布鲁根说北京、巴黎、多伦多三市的申办均是最好的。

新闻发布会后记者围住问我的评论。我对评估委员会的工作表示祝贺,赞扬他们公正、客观。“与巴黎、多伦多市的不同在于,如在该两地举办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运动会,如在北京则意义非凡。”

返回执委会会场,赶紧阅读评估报告,评语较为客观公正,在结论中指出“奥运会将给中国和体育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我感到,评估委员会这一关过得那么出色,说明我们已经抢占了制高点。只要我们自己不犯错误,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走向胜利。2001年7月13日星期五莫斯科

决定命运的一日。拉开窗帘,红日高照,或许这是个好兆头。

8时45分,112次全会开始。

在会场中,萨马兰奇派他的秘书安妮来问我“北京”两字如何准确发音。北京的外文拼音是Beijing,但根据西班牙语的发音习惯,j的发音一般是h,则很可能把北京说成是北“兴”。为此我根据西班牙语的发音习惯,为萨马兰奇把北京的拼音写成Beidjing,使他能准确发出北京的拼音。这个小插曲说明萨马兰奇已认为北京会胜出,已在为宣布投票结果而做准备了。

9时半,各候选城市陈述开始,首先是大阪,他们陈述的主题是“运动的天堂”还有“心和心的交流”。

接着陈述的是巴黎。他们陈述强调的是城市中的运动会,强调自由、平等、博爱在体育中的体现,等等。

第三个陈述的是多伦多。一开始是3名印第安人击鼓舞蹈着进场,还有一黑人少女唱歌。内容很活泼。

与北京代表团的同志一起进午餐。有人觉得,这三个城市都穿插了一些表演,可能会在委员中留下好印象。我根据我所了解的委员的心理,认为这些花哨的内容,不会引起他们多大兴趣,委员们判断的主要依据是陈述的内容是否翔实而重点突出,承诺是否切实可信,态度是否平实可亲。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必受上午多伦多等城市的影响,按原计划做好我们自己的陈述就可以了。

下午2时3刻,我们在会场前的大厅集合。陈述人共9人,李岚清副总理、刘淇市长、袁伟民局长、王伟秘书长、楼大鹏、杨澜、邓亚萍和杨凌两名运动员,还有我。

3时整,萨马兰奇向北京代表团表示欢迎,然后陈述开始。

由我先作开场白,指出是第二次申办,指出从上一次申办的8年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有长足进步。接着我逐位介绍了陈述人。这以后是李岚清以英文致辞,代表政府保证和承诺,将建奥林匹克友谊合作基金。刘淇也以英文讲话。第三是袁伟民讲话。格林斯潘的短片后楼大鹏和王伟先后说北京的体育和其他条件。然后是北京电视台拍的介绍设施的短片。最后是邓亚萍与杨凌以及杨澜与我先后讲。邓亚萍、杨凌代表运动员,杨澜谈文化,我做北京陈述中的最后发言:

主席先生、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无论你们今天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体育运动使世界和中国拥抱在一起。从而为全人类造福……

多年来,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理想的不懈追求就像你们对奥林匹克主义的信仰一样毫不动摇……选择北京,你们将在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将奥运会带到拥有世界上1/5人口的国家,让十多亿人民有机会用他们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为奥林匹克运动服务。

你们今天的决定将瞬间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数十亿人民将从中看到奥林匹克运动未来的方向,你们所传递的信息也许将意味着一个全球团结新时代的开始。

亲爱的同事们,如果你们把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授予北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7年后的北京,将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谢谢你们!

我刚说完“谢谢你们”,会场里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有一位女士从旁听席大声高喊:“棒极了!”我的陈述发言结束后,放映了张艺谋拍摄的第三部电影。

接着是提问,共提了10个问题。

会间休息时,波兰委员泽温斯卡说:“你的话发自内心,直接打动了我的心。”都灵冬奥会组委会副主席埃弗琳娜说:“你讲得太好了,‘棒极了’就是我忍不住喊出声来的。”萨马兰奇主席的女儿、皮拉公主、科威特委员阿赫迈德、甚至法国奥申委主席贝贝阿等人都来祝贺。

接着是维尔布鲁根代表评估委员会的报告。然后是表决。

第一轮后,主席宣布大阪出局。接着就是第二轮。表决结束后,我看见三名监票人都在表决结果的纸上签了名,姆巴伊封上信封,三人一起起立,走向主席台。我对自己说,北京成功了。他们三人经过我时,都向我眨了眨眼。接着萨马兰奇走向讲坛宣布,他走过我身后时,轻轻地点了一下头。这些都是成功的预兆。我激动地看着萨马兰奇打开信封,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权授予北京。

终于成功了!会场里几十名委员纷纷走上主席台与我握手、拥抱,表示祝贺。中国台湾委员吴经国更是泪流满面地抱住我说:“中国人百年来的梦想实现,咱们的愿望实现了。”我也禁不住流泪。萨马兰奇也来祝贺。上台来向我祝贺的委员排成了长长的队,所以连萨马兰奇与刘淇、袁伟民签署“城市合同”的仪式我都未参加上。

离开会场,赶去使馆,出席奥申委的招待会。使馆门外,当地华侨锣鼓喧天,庆祝申办成功。宴会大厅挤满了人,估计不下四五百人。

从使馆庆祝会回到饭店,虽然已是深夜,但是忘记了吃饭这回事,我们久久地沉浸在无边的欢乐当中。打开电视,CNN已在播放几十万北京民众在获悉喜讯后在街头狂欢庆祝的热烈场面。“今夜无人入睡”,喜悦在莫斯科、在北京和国内各大小城市、在全世界各地收听投票结果的华人当中弥漫。此情此景,真是终生难忘。

(本文摘自人民出版社《何振梁申奥日记》,照片由邓伟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