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时第十天,天气也在大赛来临之前“冷静”下来,丝丝细雨为亢奋的情绪带来冷静的思考,最后10天如何冲刺,媒体、场馆、各运动队……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万无一失。
媒体大本营:安静中酝酿大动作
从7月25日起,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已开始2
29日上午9时,在MPC的各个工作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同行们都准备着各自的报道任务。英国路透社工作间的外墙上,悬挂着两台液晶电视,分别是中文和英文版的路透社官方网站截屏。路透社北京分社社长林y耀自称是体育新闻报道的“门外汉”,“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奥运会报道,尽管做了许多准备,但我依然不是专业体育记者……保持一颗平常心吧!”路透社中文网站的奥运频道里赫然写着“300名记者汇聚北京,直击奥运。”“我们会有数百名记者从世界各地来北京报道奥运,他们从路透社全球各个分社汇聚过来,大部分是体育专职记者,有许多是电视记者,他们报道奥运经验非常丰富,有的甚至已经参加报道过5次奥运会了。毫无疑问,这是路透社参与报道奥运会人数最多的一次。”林y耀说,“我们才开了会,宣布奥运报道已经进入倒计时了。现在,没有什么新闻比奥运会更大了。”
来自伦敦的慕尼克是专门负责中国体育赛事和北京奥运会报道的记者。慕尼克的稿件被发往全世界很多地区,还翻译成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均获得了各国媒体的广泛关注。“伦敦人民对于北京奥运会的各种新闻都非常关注,因为伦敦将是下一届奥运会的举办地,他们希望以北京为样板,从中得到更多的经验。”慕尼克说,“现在奥运会是全世界最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奥运会就是一个party(盛会),一次见证中国政治及经济崛起的party。”为了全面详实地报道北京奥运会,美联社出动了300多人的大军,法新社170人的团队已入驻MPC。彭博社,共同社等世界主要通讯社也已在MPC安营扎寨。国内媒体方面,新华社派出200多名记者分赴各个赛场,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也已在MPC布下精兵强将,准备迎接奥运新闻大战。媒体租用空间经理高郅告诉记者,共144家国内外媒体单位租用了MPC110间办公室。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副部长、主新闻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济成近日忙得不可开交,他用嘶哑的声音告诉记者,目前MPC所有硬件设施运转非常好,全体工作人员枕戈待旦,准备迎接记者抵达高峰的到来。徐济成说,未来几天,MPC首先要举办多种内容的新闻发布会,为记者提供尽量多的信息。另外就是根据记者人数的增加同步调整交通运输方案。“我们现在要对交通方案进行演练,针对不同情况调整班车出发和到达时间等,可以说,我们的工作已经从磨合到渐入佳境阶段,而在最后冲刺的10天时间内,我们要做的是将工作从‘很好’到‘更好’直到‘完美’。”
奥运场馆:细节决定成败
担负着体操、蹦床和手球比赛的国家体育馆准备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记者29日在馆内看到各项工作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安装、调试设备;十来名身穿志愿者服装的小姑娘正认真听一名男子讲解,从她们手中拿的牌子看,她们应该是赛时各运动队的引导员。赛台上铺着新地毯,地毯上绣有漂亮的奥运图案。
从27日开始,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体操队和蹦床队已进入馆内进行训练,一些媒体也开始进入馆内检查和调试设备。据国家体育馆负责媒体的副主任丁智勇介绍,国家体育馆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灯光、音响及赛场内外和媒体工作间的各种器械、设备安装、测试工作已基本完成。
一座建在永久建筑群中的临时竞赛场馆,将赛时功能与赛后利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便是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据了解,如果将所有的比赛器材、观众看台拆除,击剑馆将变成一座能容纳6000人的会议厅。奥运会击剑馆所在地只是国家会议中心的一个会议厅而已。在宽敞的大厅中,场地中间的十条剑道已经铺设完毕,东侧的36个气手枪靶位全部安装到位,南北两侧5900个临时席位也已经搭好,四周悬挂着五颜六色的条幅,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奥运会气息。
为了满足赛时和赛后的不同需要,设计人员也有通盘考虑,就拿屋顶灯光来说,便设计了多种开启模式;不仅有比赛模式和休息模式,为了配合击剑、气手枪等不同比赛项目的举行以及电视转播的需要,室内灯光模式还作出了特别设定。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上,击剑馆将举行击剑、现代五项的击剑和射击比赛。其中,击剑将决出10枚金牌,现代五项将决出2枚金牌。残奥会期间,击剑馆还将举行轮椅击剑和硬地滚球比赛。
奥运场馆中的标志性建筑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29日上午,跳水比赛池迎来了首个来此试水的队伍――英国跳水队。英国跳水队一行人上午10时35分在“水立方”跳水比赛池边开始了热身训练。有“神童”之称的小将托马斯・戴利兴致高涨。今年2月“好运北京”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举行时,戴利就对“水立方”赞不绝口。今年仅仅14岁的戴利是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年龄最小的选手,他将参加男子10米台单人和双人比赛。被问及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感受如何时,小戴利笑着举起双手,竖起了两个大拇指说:“我一点也不紧张!我觉得特别兴奋!这里还是那么漂亮、那么方便、那么完善,一切都很好!”
各代表团:只待那一天
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10天之际,有可能担负中国代表团奥运会夺取首金重任的举重队也进入“精益求精”的训练细节强化阶段。比起训练中技术环节的打磨,教练们现在更加关注的是运动员赛前的精神状态,适当的心理疏导也随着奥运会的临近成为教练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中国举重协会主席马文广介绍,举重奥运名单公布后,教练们仔细地观察了入选大力士们的言行举止,欣喜地发现大家都很正常从容,没有紧张烦躁的表现。据悉,举重队已要求所有参赛运动员从28日起关闭手机,以便排除不必要的干扰。不过举重队并没有让大家上交手机,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毕竟不能限制队员们与亲人们电话交流啊。”举重队将于8月6日进住奥运村。
29日,首都体育学院体操训练馆内,来馆训练的运动员并不多。首都体育学院体操训练主管魏旭波说,这里的训练时间为9时至21时,每天共设12个训练时间段,每队一天有两次训练时间。到下午15时止,6个训练时间段共接待了70人,其中40人为前来训练的运动员。上午2号馆男子训练场仅有3名运动员训练,2号馆女子训练场上午时间本是安排给美国、日本和俄罗斯女队共同训练的,但这三支队伍根本就没露面。
由于训练严格封闭进行,记者不能入内,只能在馆外等候。乌克兰体操男队在训练后表示,乌克兰队已做好充分准备。刚结束训练的雅典奥运会双杠冠军、乌克兰的瓦・贡查罗夫和队友亚历山大・沃罗比奥夫以及主教练科罗巴钦斯基对训练场馆表示满意,并将北京前几天的热天气戏称为“暖和”。
在探访的各个训练,所有的运动员都会告诉记者这里的服务如何周到,训练如何便捷,大家纷纷表示“只待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