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升一降”是指PPI(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和CPI(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回落:7月份PPI同比上涨10.0%,创13年新高;与此同时,CPI同比上涨6.3%,涨幅已连续三月回落。
如何看待这两个重要经济数字的
CPI仍将回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分析,CPI的回落,说明控制物价持续上涨的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从总量政策看,防止结构性通胀转变为全面通胀的方针得到较好贯彻。在增加供给方面,去年以来,中央政府对农副产品的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发放母猪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这些政策对于提高农民积极性,增加短缺农副产品的生产供应起到很好的作用。
卢中原预计下半年价格涨幅还会继续回落,全年的价格上涨走势可以说是前高后低,这与年初的判断是一致的。首先是下半年价格翘尾因素会逐渐减弱,这样有利于把全年的价格总水平稳住。二是去年5月份以来国家采取的扶持短缺农产品生产和抗灾救灾的措施,会陆续产生效果,生猪等短缺的农产品的供给情况会有大的改善,下半年的食品价格和消费价格上涨压力会减小。三是从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周期对生产资料价格涨落的影响看,目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前些年投资增速较高的带动,近两年投资增幅趋稳,并有周期性回落态势,预计下半年这会带动生产资料价格出现回落,这也有利于减轻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
PPI不会很快传向CPI
“此次PPI涨幅提高的根本原因是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是经济总量失衡的表现,也不会很快向CPI传导,不会直接影响人民生活,但会增加企业成本和经营困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立群研究员这样分析。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持续快速推进,对资源的需求迅速扩大,引起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的较快上涨。在美元持续走弱和市场充斥大量游资的国际金融环境中,大量游资必然积极参与对资源性产品期货的炒作,进一步夸大了对资源性产品的需求,拉高了国际市场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又转而影响国内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拉高国内的PPI涨幅。这样,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其结果既可能导致困难企业增加,就业和收入减少;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也可能推动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改造升级。
张立群认为,当前我国总需求增长已趋稳定,供求总量关系大体平衡,终端产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推动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难以快速传导到生活消费品价格。所以,治理此类价格上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对成本增加因素的消化能力,从而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又要注重改善企业经营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防止对资源需求的过快增长;在压力下推动企业加快改造升级,化不利为有利,为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抑制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奠定坚实基础。
物价稳定有信心
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下半年要把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一,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
卢中原认为,改革开放30年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市场供应一直比较充足,我们已经走出了由于供给短缺而导致的通货膨胀。所以,虽然控制通货膨胀还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的许多困难,但各地还是有信心有能力维持物价的稳定运行,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物价稳定有信心,更有条件:一是我们的粮食连续丰收,有较大库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国内市场粮食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二是煤电油运这样一些基础产品和基础行业的供应能力,也是在不断增加的。近几年基础原材料、燃料、运力的投资增长很快,供给能力都在迅速增加,这样有利于平抑市场价格。三是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可以用来支持农业生产、保障民生和平抑市场波动的财力物力要比以往雄厚得多。2007年我国新增财政收入1.2万多亿元,外汇储备高达16000多亿美元,既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扶持农业生产和保障民生;也可以动用外汇储备增加进口,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四是国家采取的扶持短缺农产品生产的政策措施,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刺激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进而使价格总水平回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