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际大都市的降魔尖兵

2008-09-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吴寒月 夏羽 我有话说

在国际大都市上海,一旦出现“核生化”险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人称国际大都市“降魔尖兵”的驻沪海军某防化营。

2001年10月的APEC会议,2006年6月的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峰会,2007年8月的上海特奥会,驻沪海军某防化营受命担负防化保障任务。

刚刚闭幕的第29届奥运会,防化营再次圆满完成上海赛区的

防化保障任务,受总部、海军、舰队首长表扬。

老装备插上新翅膀

作为海军专业防化力量,担负城市反恐和应急救援任务,防化营首先面临的是装备难题。

2001年10月,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21个亚太经合组织的领导人汇聚上海。这是一次安保规格很高的会议。1个月前,美国刚刚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

这是防化营首次担负国际大型会议的防化处突任务。

这年3月,一场对抗演练在驻地某地铁口进行。防化营遇上一道难题――洗消车辆根本进不了地铁站,洗消管鞭长莫及。他们发动官兵献计献策,终于在APEC会议之前找到破解办法。这一次,防化营改进或研制装备达3大类11项,适应了APEC会议的防化处突需要。

在之后的安保任务执行过程中,营党委“一班人”带领官兵自己动手改进专业车辆。他们在原有侦察车的基础上,研制成“多功能防化侦察车”:车内搭载电台,可以随时和外界联系;车内装载报警器,接近污染区时,可以自动报警;车内配备探棒,到达预定地点后,伸出探棒就可以检测;车内配备车用辐射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卫星打印机,既可以随时确定位置,又可以对核生化剂进行自动测试并将结果打印出来。新型专业车辆的革新成功,彻底解决了过去信息化程度低、安全系数小、行动缓慢、效率底、通信不畅、活动空间小等问题。几年来,防化营官兵自己革新的设备及项目达18类120余项,满足了遂行任务的需要。

“小兵种”演练“大战术”

在国际案例中,对化工目标的袭击是极端分子的惯用手法。防化营敏锐地察觉到,自己防化保障的辖区内有3000多个化工企业,一旦这些目标受到攻击,后果不堪设想。营党委大胆设想:应充分发挥防化营业务骨干的作用,在驻地和辖区内兄弟部队间尽快建立健全一个防化保障网络。

大胆的设想得到上海市民防办、3000多个化工企业和辖区内兄弟部队的赞同。2006年5月份,一个由防化营牵头,有驻地民防办、3000多个化工企业和辖区内兄弟部队参加的防化保障网络应运而生。

快速有效的协同作战,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救援系统。2006年8月,在防化营的努力下,上海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系统正式成立,上海任何一个地方出现化学事故或沾染,信息都能在第一时间内传播到救援系统的任何一个部位,所有情况都能及时处置。

“小兵种”也要敢演“大战术”。为让防化保障网络和应急救援系统真正形成保障力,2006年底,防化营牵头组织驻地军警民防化保障演练。演练现场,随着染毒区的不断扩大,军警民处置队员按照科学的战术动作迅速占领有利地形,首次实现军警民联合处置,达到快速、彻底的处置效果,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称赞。

新使命催生高素质

2004年初,根据保障任务需要,上级给防化营配发新型侦察车和新型核爆探测车。登车一看,官兵们全都傻了眼,车上装备尽是外文字母,没有人能“玩得转”。

从这以后,防化营官兵人人都有了自己的补习计划。营党委从上海对外贸易大学请来大学生志愿者,每周为官兵们开设讲座。2004年夏天,被搁置近半年的新型侦察车和新型核爆探测车有了驾驭者――官兵们能熟悉驾驶车辆,能熟练运用每一件设备。要在反恐处置和应急救援中获得全胜,必须有一批军政合一、指技合一的复合型指挥员,必须有一批一专多能的战士。某防化营教导员邵玉松懂得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他和战士们摸爬滚打在一起,成为营里的军事通。他撰写的论文《对国际性大都市反核生化袭击和防化救援的思考》,受到军内外专家的好评。某防化营营长候志学是总参防化学院的高材生,任营长后再次报名攻读复旦大学公共管理硕士课程,刻苦钻研城市民防管理、突发情况处置等应用课题,成为全营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方面的专家。几年来,仅他个人的研究成果就达11项。目前,防化营义务兵普遍会一门专业,一期士官普遍精一门兼一门,二期士官普遍精一门兼两门,三期士官普遍精二门兼一门,四级士官普遍精二门兼二门,人人都是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好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