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专家介绍,全球有水资源14亿立方米,其中只有2.5%是饮用水,且大多数饮用水的开采比较困难。全球淡水储量的69%是冰川和长年不化的冰冻区,淡水储量的30%是地下水,江河湖泊的蓄水量仅占0.3%,其余0.7%为湿地、湿气、霜、雾等。水不仅是生命之母,还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一般都有相对充足的水资源;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一般都面临水资源不足的挑战。
从世界水大会传出的信息看,全球主要面临以下严重挑战:挑战之一是全球还有11亿人没有洁净的饮用水。这方面虽已取得一些进步,但任务仍十分艰巨。每年仍有400万人因没有洁净的饮用水而得病死亡,每天仍有数千名5岁以下的孩子因没有洁净的饮用水而得病夭折。与此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缺少基本公共卫生设施,约90%的生活污水和70%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道。
挑战之二是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纲要提出,到2015年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将世界贫困人口减少一半。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减少贫困的基础是发展农业。目前,农业用水已占全球淡水需求的70%,1950年以来,全球的淡水消耗增长了40%,亚洲的水浇地面积增加了3倍,这对克服贫困、抑制粮价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要实现联合国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农业用水至少需要增加1倍。眼下,全球41%的可耕地在干旱地区,那里生活着20多亿人,全球有1/3的人受到缺水的困扰。这比原先的估计提前了10多年。这种情况下,水能否为实现联合国的目标提供支撑,已成了问号。
挑战之三是世界大城市的发展。上世纪初,全球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只有16个,现在已有400多个城市的人口超过百万,并出现了一批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这种大城市、特大城市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对水资源的影响,目前还不能作出科学、全面的评估,更谈不上采取有效的对策。
面对上述主要挑战,与会专家提出的应对方案主要有两个,一是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包括跨国治理,节约用水,降低输水管网的损耗,倡导循环利用等。新加坡在水循环利用方面有较好经验,到2011年循环水将占到全国用水量的1/3。会场外,展出了许多水管理方面的最新技术和最新产品。另一个方案是针对农业的,因为农业用水要占全球淡水需求的2/3强。但这方面只提出“昨天的水浇地要适应明天的需求”,迄今还没有拿出系统的解决方案。
应该说,在解决水问题方面,作为“先行一步”的西方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帮助,但遗憾的是事情往往不尽如人意。在今年6月的非洲联盟首脑会议上,50多个成员国的领导人一致同意将解决本国居民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列为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并期待西方工业国的援助,但西方对此反应冷淡。但愿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水大会能激活发达国家对“穷兄弟”的援助热情,不是只看中其廉价资源,不要只视其为出口市场。
(本报维也纳9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