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10月获得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以来,烟台市着眼民生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创建文明生活,确保群众从中受益。今年,烟台又率先在全国建立起针对民生的地方政绩考核体系,把考核的重点从以往的单纯看经济发展,调整为经济和民生综合考核。考核的具体项目也因为民生权重的增加,从原来的58项增加到现在的75项。烟台市市委书记孙永春表示:“我们要站在民生的角度审视发展方式,努力走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道路,使民生福祉在创建文明城市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考核体系的调整,让烟台着眼民生发展的措施越来越细节化,让广大市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享受文明城市的发展成果。为强化困难群众的住房保障,烟台市要求房地产开发商在竞标土地的时候,必须拿出10%到15%的住房作为经济适用房,低价卖给老百姓,中间差价由政府财政补贴。这开创了全国保障性住房改革的先河,仅在烟台市区,用于贫困家庭的保障性住房,今年就迅速扩增到3000套。
“太高兴了!”招远市泉山街道的李伟,日前通过电脑查看该市劳动就业信息网络发布的招工信息,顺利地在招远鑫汇铜材有限公司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目前,烟台市通过烟台就业网进行注册的共有152个镇街、1883个社区(村),失业人员和农民得到了就业岗位信息。像李伟这样足不出户,通过网络找到工作的,如今烟台市已有9368人。
莱山区1.7万余名中小学生,将享受到来自政府斥资近100万元“买单”的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和校方责任险。在芝罘区,一种“爱心门铃”正在推广:社区的孤寡老人遇到困难,可以通过门铃,找到结队的党员和志愿者。在福山区,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引导10万多农民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像这样的小事,看起来琐碎,却件件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烟台的财政投入策略正从‘项目财政’转到‘民生财政’”,该市财政局局长叶文君说,财政蛋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大以后,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强化政府责任,推动财政投入向住房、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倾斜,推进公共资源向农村、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今年,烟台预算安排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超过了130亿元,20%的增幅超过了17.6%的GDP历史最高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