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近年来其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效益明显提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重要构件。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在大幅提高。北京奥运会更是为中国体育产业的进一步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全面审视和理性检点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与问题,立足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统筹规划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布局和长远发展十分必要。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体育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尚不足0.5%,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美国体育产业年产值高达2100亿美元,是汽车制造业总收入的两倍,约占GDP的2%;澳大利亚体育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1%;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以“足球业”为主的体育产业就已成为意大利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英国体育产业年产值约为70亿英镑,超过汽车制造业和烟草业的年产值,每年政府从中获得高达24亿英镑的税收。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仍处于自发和过渡阶段。整个产业的总产值约为3000亿元,其中一半以上依赖于体育用品业的迅猛发展;体育彩票市场空间巨大,全国每年销售量约为200亿元;在体育传媒和广告、大型赛事、俱乐部投资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逐步缩小。从总体上看,我国体育产业在引导社会消费、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已经显露出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北京奥运会不只是举办一次大型的国际体育赛事,它对于我国体育产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带动与辐射效应十分强劲和明显。奥运会的商业化运作加快了我国体育产业与国际接轨,许多萦绕多年的“瓶颈”问题得以突破和解决。奥运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体育场馆建设、选购体育器械和设备、体育经纪、体育赞助和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等诸多方面,从而带动了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化运作水平的提高。奥运会的商业化运作更带动了我国体育产业经营方式和理念的变革,使体育产业按照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模式运作。奥运会还掀起了一股全民健身热潮,这极大地促进了全民体育消费的增加。
北京奥运会也给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出了多方面的问题。第一,体育用品市场的开发与保护亟待加强。我们必须在体育用品的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上狠下功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打造民族品牌,开创体育用品产业的新空间。第二,缺乏有竞争实力的大型体育产业集团。现有的体育企业,大多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对人力资本的开发不够充分。体育产品质量不高,数量单一,产品雷同率高。第三,体育产业的市场秩序尚不完善。体育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体系不完备,市场结构不合理。第四,体育产业的融资力度有限。我国体育企业的商业化运作水平不高,大多依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或是依赖国家投入,鲜有借助资本市场解决资金不足的成功案例。
基于上述,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思考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问题。一是加快体育产业国际化。立足本国,放眼世界,在与国际强手的竞争中加强合作,在合作中寻求自身品牌的壮大,在双赢中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重视体育资产系统化。我国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体育无形资产的确认和法律保护尚未制定,品牌、形象、专利、技术、名称等尚未形成开发系列,这些都亟须建立完备的体育资产开发与利用体系。三是促进体育产业规模化。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虽然发展很快,也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总体上还不是很大,发展不甚平衡,结构不够合理。通过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侧重、有步骤地统合一定数量的体育企业,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体育产业集团十分必要。四是推进体育品牌民用化。从品牌塑造角度准确定位,牢牢抓住体育人口递增的绝佳时机,细分消费群体,透过品牌,营造市场,推动销售。五是实现体育消费标准化。一方面实现工艺和管理制作过程的标准化,另一方面实现营销过程的标准化,使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诸多环节与国际市场实现无缝隙、标准化对接。六是加快体育产业资本化。体育产业离开资本市场很难发展壮大。为此,必须对接体育产业与资
本市场,让更多的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形成一定规模的体育资本,从而提高体育产业的融资能力。
中国体育产业正面临着产业化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实现中国体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繁荣我国的体育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者系北华大学体育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