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将是南水北调工程开工5年来,首次成功实现调水进京。京石段应急供水的线路是什么?工程的通水
供水安全:进京水将解首都之“渴”
北京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人均占有的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值的1/8。由于缺水,北京市不得不长期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多次从同一流域的山西、河北两省向官厅、密云水库相机调水。2007年,密云水库上游首次出现汛期断流现象,汛期基本断流达21天。这一年,密云、官厅两座水库可利用来水量1.61亿立方米,比2006年同期可利用来水量减少了1.88亿立方米。
为应对连续干旱造成的水资源供给紧张局面,北京市通过各种方式保证供水安全。但是生态与环境用水仍存在较大缺口,地下水超采严重,河道内生态用水不足,严重影响了北京的水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此次输水截至明年3月,河北三座水库共放水3亿立方米,达到北京2.25亿立方米,补充北京饮用水源,约占北京市每年自来水使用量的40%。中线京石段通水将缓解北京水资源短缺状况,为首都供水安全提供保障。同时,在中线工程全线贯通、长江水未到之前,先期形成华北地区水资源配置新的通道和能力,有利于优化配置水资源,抵御严重自然灾害。
科技支撑:让调水进京变为可能
在南水北调中线应急供水工程建设中,有着一个3毫米的“神话”。这个“神话”就诞生在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北京西四环暗涵工程第三标段的建设中。
在这一段,暗涵从五棵松地铁车站下穿过,由于地质为卵石地层,暗涵施工对地层的扰动将引起地铁结构的变形。如果施工控制不利造成地铁结构的变形超出允许范围,社会对地铁结构的安全和运营安全造成极大影响。由于输水涵洞距离五棵松地铁的底板只有3.667米,为了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营和西四环城市快速路畅通,整个工程沉降必须控制在5毫米内。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副局长曹为民介绍说,从复杂的地质结构入手,三标项目部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开挖过程中,他们创新了台阶法分洞施工技术,增设了临时仰拱,采取密排钢拱架、及早封闭成环,并采用初支外周边注浆加固填充技术,使初支顶部、侧面、底部与土体之间的空隙得以及时填充,限制了土体移位引起的沉降变形,有效控制了地面结构沉降,创下了在暗涵结构顶距五棵松地铁车站底板距离为3.667米的条件下,地铁结构最大沉降值不到3毫米的纪录。
环保先行:送“一渠清水”进京城
在京石段应急调水期间,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通过划定京石段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加强调水期间的水质监测等措施,保障输水沿线水质。在本次调水中,共布设10个水质监测站,水质监测项目包括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汞、氟化物、粪大肠菌群、镉等,这对于确保水质安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沿线对渠道水质的污染和泥沙进入渠道:一是渠道两侧防护区内禁止堆积任何生活垃圾,或临近防护区外修建垃圾厂;二是在渠道工程保护范围内,禁止修建可能导致渠道水质污染的任何厂矿企业工程设施;三是禁止将总干渠作为城市、居民生活区、厂矿企业、农作物种植的排水通道;四是确保挖方渠道坡顶的截流堤,有效防止坡外雨水及田间耕作水进入渠道;五是加强挖方渠道两侧边坡保护、绿化或其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泥沙进入渠道。同时,通过广泛宣传,设置防护栏,加强巡逻值守,禁止任何非管理人员进入,禁止在渠道和倒虹吸进口游泳戏水以及在管理区内休闲、健身、放牧、割草、砍伐等行为,加强社会管理,防止人为因素造成渠道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