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是从石榴花中绽出来的”,忽然想起早年写下的这句诗,是因为我的家乡四川会理,于今年9月举办“中国会理首届国际石榴节”。盛市佳音,素有“石榴之乡”美誉的会理,今天如待字闺中的少女,终于撩开素朴的面纱,带着她的嫁妆―――碧如翡翠,红若丹霞的石榴,鲜亮出阁!呵,你看,清纯美丽的她正从碧云深山,
民间有句俗语:千年媳妇熬成婆!此刻迈步走向世界的会理,果真是历经了千载呢。据相关史料记载,会理石榴自唐朝就被玄宗皇帝钦定为宫廷贡品,每年中秋尽选精品由南诏王保驾护航,亲送宫中。这被古人视为多子多福的吉祥物,为什么没留下诸如“妃子笑”之类的美名抑或流传的诗句呢?我想,或许因为与娇贵的荔枝相比,石榴这样皮实的果实,是淡定的,经得起时间的沉淀,不用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只管一路从从容容地走来。到了它自然来到的那一天,你捧着它剥开它,就会剥出满眼的惊喜―――颗颗籽粒赛珍珠玛瑙地晶莹饱满、新鲜艳丽!
记得小时候寒冬腊月过大年时,妈妈就能变戏法似地端出一盘晶莹夺目的石榴籽冷盘,令我们瞠目结舌!“哪儿来的啊?!”对我们的惊呼,妈妈只是欣慰而满足地看着她的小傻瓜们,笑而不言。原来在石榴上市时节,她就细心挑选几个没磕没碰的,悄悄放在阴凉通风的柜子后面。这些一直“躲”到过年的石榴们,虽然皮色干瘪如一生沧桑的老妪,但里面的籽粒却一如既往地新鲜润泽、颗颗晶莹灿然!咂巴咂巴那味道吧,噢,那份秋天里的甘甜在这青黄不接的隆冬里,更醇厚更绵长也更令人回味……
会理石榴虽然自唐朝就深受皇室青睐,但如今最有名的,却是后来生长于黎溪关河乡菜籽园的“青皮软籽”石榴―――这是培育出会理品牌石榴的母园。与普通红皮的石榴相比,菜籽园石榴的皮色碧如翡翠,谓之“青皮”,而玛瑙般晶莹红润的籽粒里,鬼斧神工绽放着冰花一样银白的松针,那入口甘如蜜饴的汁液,那一嚼就绵软而略含植物清香的内核,你且用心品尝吧,这沁脾生津的一刻,你才豁然知道了什么叫会理石榴!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期间,精选的会理石榴曾批量地进入了盛会;由于品质优良,2002年会理石榴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05年获得“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金奖……随着“会理石榴”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的拓展,近年来,菜籽园“青皮软籽”石榴的种植,已在会理由点到面地阔步辐射,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其果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地,并出口到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国家。
会理石榴不仅甘甜味醇,VC及多种氨基酸含量比同类果品高,并且果实丰美硕大,普通单果之重在400-500克,特大果可达1250克之多。这硕大的会理石榴,40多年前就曾给彭德怀留下过深刻的印象:1966年3月,时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的彭老总来到会理时,感慨地对随行的司机赵凤池说:“会理是个好地方哟,山也青、水也秀,长出的石榴大如斗!”时在3月,小赵当然看不见还在叶芽里做梦的石榴,笑道:“彭总,哪来那么大的石榴呀?”彭德怀深情地说:“当年我率领红军在会理城外与川军作战,老乡们就曾摘下大石榴慰劳红军,我可是吃过的,还付了两块银元哩。”如今,会理石榴年产量已近1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会理已是名副其实的“石榴之乡”,彭老总若知,该有多么欣慰啊!
在众多的果品中,我以为石榴之美是内外兼修的。它的美是源于它的母体―――花儿之美吗?据地方志记载,远在清朝时,有知州叶树东到会理赴任,初入会理之境,就被红彤彤的石榴花点燃诗情:“一骑关山天际月,全家儿女岭头云。吏胥怕见先生面,万朵榴花照使君。”米易巡检陆蔚赴会理,也喜不自禁挥毫抒怀:“香瘴似罗云似墨,石榴如火柳如烟。看山人入王维画,纵酒诗成李白篇。”这些优美诗句的传世,无疑是会理石榴悠久历史渊源的最好见证。如今,会理石榴正以它淡定沉稳的特质,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变迁中,越来越花红果硕、生机焕然地一路走来……
妈妈在世时,最爱唱“五月的风,吹在花上”,我以为五月里的花,没有哪一种能像石榴花这样孕育着饱满的希望,也没有哪一种果品能像石榴这样“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地集团结、包容、和谐之美于一身!我深信,“会理石榴”将如一个个笑吟吟的天使,一年年一代代地将甜美和谐的希望,传播向世界的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