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抗震救灾赢得全世界的敬意

2008-10-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逸吟 我有话说

今天晚上,正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展览”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参观者:他们是来自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驻华使节,以及50多名外国专家。

部队官兵徒手救援时用过的手套、重达30多公斤的医生背囊、唐家山堰塞湖的电子沙盘……一件件展品,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政府及时高

效透明的救灾举措,看到了中国人对生命的尊重,看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中国人非常团结!”东帝汶驻华大使奥林匹奥・布兰科先生真诚地说,“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应该像中国人这样。”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东帝汶向中国捐助了50万美元,这也是东帝汶第一笔国际捐款。在布兰科先生看来,捐款是应该的,“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何况有这么多人受苦受难。”

来自美国加州的丹尼尔是一位英语培训师,供职于中油测井技术服务公司。展厅里,一张灾区儿童在匈牙利疗养的照片引起了丹尼尔的兴趣。“这张照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看得出来他们很开心,没有被地震吓倒。这种乐观的心态也感染了我。”

丹尼尔认为,与美国政府2005年面对飓风时的表现相比,中国政府这次抗震救灾的效率非常高,“体现了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协作精神,让人钦佩。”

“以前我并不真正了解中国。”丹尼尔的同事、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的理查德非常坦率。他告诉记者,因为娶了一位中国太太才来到中国。“地震过后,我看到那么多人捐款、捐物,看到了中国人的团结和对同胞的关爱,这都是我从来没有感受到的。”

“中国人有团结友爱的传统和爱国的传统,我相信中国人有能力解决任何问题。”理查德认真地说,目光里充满了赞许。

恩和其其格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蒙语新闻编辑。展厅里播放的电视短片让她感动万分:“我知道拍下这些现场画面非常不容易,中国的新闻记者展示了很好的职业素质。”

来中国之前,恩和其其格一直在蒙古国做国际新闻记者。在她眼中,中国的抗震救灾措施无疑具有国际意义:“中国迅速展开营救,为世界各国应对灾害起到了示范效应。而且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发挥了作用。”

(本报北京10月10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