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大学生与世界级CEO共进午餐”,最近这个消息在厦门理工学院的校园内广为流传。原来,在今年国际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S tu d e n ts I n F re e E n te rp rise )中国南部赛区区域赛中,厦门理工学院的SIFE团队以“库存吉他销售”和“二手电脑出租市场分析”两个项目赢得了“SIFE优秀团队”称号,而该项赛事的
SIFE倡导大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和创业活动,致力于塑造全球未来经理人,厦门理工学院学生于此获奖并非偶然。近年来,厦门理工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造,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创造能力的整体水平。
让学生成为实践主角
厦门理工学院在校园里开了一家咖啡馆,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相反是出资让学生当老板。理由很简单,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因此,把咖啡馆全权交给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经营。旅游管理专业一个班的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写经营策划方案,轮流上阵,专业老师在一旁观察,随时指出应改进之处。
为了学生能力能够得到快速提升,厦门理工学院要求学生要“眼高”、“手低”,既有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从身边事手头事认真做起。此外,学校也常常出一些令学生“喜出望外”的新招,点燃他们参与实践的热情。
在厦门理工学院,不管是在校内,还是走出校门,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能力增长的,学院都会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2007年9月,学院的首届空乘专业才开始招生,今年却已经有6位学生通过重重“关卡”,成为南航的准空姐,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这也引发了一场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学校教务处与文化系共同商议调整空乘专业部分提前就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决定将他们在校外参加培训的课程、考核成绩等置换成校内相应的学分,在未修满毕业所需学分前,必须准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和学历、学位等相关考试。要求预就业的学生把在校外参加培训期间所学课程做好详细记录,把自己的校外学习情况、受奖惩情况等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给学校,作为学分评定和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
让学生尽展才华
想唱就唱、想跳就跳,只要有这个能力,在厦门理工学院就能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厦门理工学院向来十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管是学习上的“比拼”,还是学习外的“切磋”,都极力为学生“铺路”。
奥运嘉年华的趣味运动会才上场,“我是设计师”服饰设计大赛就紧接着拉开了序幕,当天第二届导游大赛决赛也开始了,同时第十一届“动感地带”杯校园十佳歌手赛又再唱响。短短几天,厦门理工学院“好戏”不断,学生也乐在其中。校园里还有个文化大舞台,是学生们周末的好去处。每个周末大舞台都会举办一些好看的节目,有话剧、舞会、校园民谣音乐会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充当的不止是“看客”,更是“主角”。“用上我公司的‘智能型切换电容器接触器’可以让你的公司节能近40%;君鑫安科技有限公司只需100平米的厂房作为产品的组装场地就可以开展生产了……”这是一群“80后”大学生们的创业设想。只要你的想法够新,又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学校就会为你搭建舞台。不久前,学院启动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之后还专门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单是去年全校学生就获得128个奖项,173人获得了国家或省级奖励。在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立项中,该校有15项位列全省第一。
让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成百上千的学生参与其中,上百人通过这个舞台找到了“婆家”,上千人通过“就业训练营”接受了“脱胎换骨”的训练……这是厦门理工学院就业大赛5年多来的真实写照。一年一届的就业大赛,让胜出的选手得到了就业岗位,更让参与的人收获了经验,能力得到提升。原本与同学特别是与女生一说话就脸红的男生小黄,如今可以大方地坐在记者面前,有条有理地谈自己的体验和想法。小黄说,就业训练除了培养过硬的技能外,还能很好地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这是厦门理工学院构建长效机制力促全面提升的一个生动写照。
在厦门理工学院,学生是“主角”,更是自己的“导演”。学院给“题”,学生自由“编导”之风,正在该校盛行。2007年,学校拉开了文明班级创建的序幕,给出了政治、思想、学习、生活、整体素质、创新能力的“考核标准”,76个班级开始了有计划地向目标和要求靠近,展开文明班级争夺赛。一年后的今天,8个文明班级再次登台,进行3个五星级文明班级的“激烈角逐”。这些文明班级是各个班级举“全家”之力“建”出来的,不再是简单的“评”出来,集中展现了学生的创意与智慧。应邀参加活动的用人单位如是说:“大学生们的激情、活力、爱心感染了我们,理工学子在竞赛中表现出来的团结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