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培植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

2008-10-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蕾 我有话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历经自发萌动、起步探索阶段后,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长速度年年都在两位数以上,大大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断上升,部分省市占GDP比重已超过5%,成为社会经济建设中一道亮丽风景。

在看到成

绩的同时,人们冷静思考未来,如何继续保持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在刚刚落幕的第二次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上,来自各地的文化产业工作者济济一堂,交流经验,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集聚效应:激发文化产业活力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文化产业若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培养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激发产业的集聚效应。2004年以来,文化部先后命名三批137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评出429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从“品茶赏戏”的老舍茶馆到“织出新天地”的天津市爱心手工编织制品公司,从打造音乐剧《蝶》的松雷公司到展示历史遗存的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示范基地涵盖了文化产业各个领域。它们或拥有自主创新能力,或拥有知名品牌,在各自的产业领域内有效地发挥着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引导各地文化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文化部部长助理丁伟表示,我国将积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通过放宽准入、简化审批手续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同时调动中小文化企业积极性,以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企业群体。

此外,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一批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带,发挥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

人才兴文:夯实文化产业基石

如果说激发产业集聚效应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培养人才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现代科技突飞猛进,信息技术、数字化趋势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作为智力密集型产业,人的因素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吉林省文化厅副厅长董维仁认为,能不能建立一支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关系到我国文化产业能否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2004年以来,文化部连续5年在西部地区举办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与北京卓达经济研修学校合作设立首家国家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办文化产业管理方向的MPA……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至今已举办131期文化产业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7634名,学历教育58班次,培训学员1306 名。

丁伟透露,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缺乏的矛盾有所缓解,一批优秀的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这次会议上表彰的100名文化产业工作先进个人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们已成为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国际平台:打造中华文化名片

我国虽然是文化资源大国,但却不是文化产品的出口大国。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郭书城指出,要改变这种状况,文化产业必须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开拓文化企业的国际视野。

近年来,文化部组织了中澳表演艺术经纪研讨会、中英创意文化交流大会、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等活动,促成了一批文化产业合作项目。

文化品牌是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安身立命之本。为了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政府出台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并对在国际文化市场上表现出色的出口文化企业和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进行奖励。杂技芭蕾《天鹅湖》、原生态歌舞《云南印象》、舞蹈《杨贵妃》等一批具有自主创新性的文化品牌逐渐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变成一张张极具民族魅力的文化名片。

中国文化在赢得口碑的同时,也赢得了世界市场。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66.4亿美元,其中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29.2亿美元,是2001年的3.7倍。丁伟指出,政府今后还将从财政扶持、出口信贷、信用保险、出口退税、表彰奖励等方面,鼓励支持我国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进入国际,扩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