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集体经济基本实现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样化,初步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探索出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成功之路,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镇集体经济经过不断探索和深化改革,发生了深刻变化,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特别是在产权制度、组织形式、发展
我国的城镇集体工业是在上世纪50年代手工业合作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过60年代、70年代初期兴办区街工业、70年代以后安置返城知青兴办集体企业、国有企业分流安置职工和待业人员兴办的多种经营企业等,不断发展壮大。
在中国,城镇集体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一种重要经济形式,广泛存在于工业、手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它点多面广、经营灵活,方便群众;它可以做大做强,也可以为大工业配套,形成产品链或走‘小而专、特、精、新’的路子;投资少、见效快,容纳较多劳动力,对发展生产,扩大就业,搞活经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出口,对于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作用。”陈士能这样概括集体经济的作用。
产权明晰有效调动职工积极性
改革开放30年来,城镇集体经济经过不断探索和深化改革,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陈士能感慨地说:“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集体经济基本实现了产权明晰;企业组织形式上实现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样化;发展方式上初步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在集体经济理论上的不断创新,走出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成功之路,逐步形成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多种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特点,在于它与满足城乡人民生活的多种需要关系极大。绝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包罗万象,主要为日用百货,小五金,小商品,家用电器,木器家具,皮革塑料制品,农副产品加工,服装衣帽鞋袜,以及服务业等等。陈士能说:“它在安置就业方面,增加市场商品供应方面,改善人民生活方面,从来都是重要的主力军。对出口创汇,提供国家税收等,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改革开放前,在“一大二公”左的思想影响下,城镇集体经济成了“二国营”,其资产名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为“橱窗蛋糕”,谁也没有。
现在,70%以上的集体企业经过改革,转换成职工个人所有、企业集体占有的、产权明晰的市场主体,企业实现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劳动者各种生产要素的联合。如长春灯泡电线有限公司,是由1956年的鞋带合作社发展起来的。改革中,他们一直坚持职工全员持股,职工心齐气旺,企业后劲很足,现已成为有名的汽车线束配套厂,为国内外很多高档汽车厂家生产配件,是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以上。
组织形式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的要求,城镇集体经济不断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多种企业组织形式,更加贴近市场,更好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目前城镇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集体资本共同共有企业,职工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以集体资产、职工资产参控股与国有、私有资产共同组建的公司制企业,集体资本参、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劳动群众新办的合作社企业等5种类型。
陈士能介绍说,在集体企业中,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职工与企业形成了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发挥企业内在潜力,促进企业较快发展。如武汉市工程塑料有限公司,集体股占38%,职工股占40%,经营者股占22%。他们与大专院校合作开发的新型高科技产品,已用于神舟系列飞船,为航天航空工业作出重要贡献,多次得到中央军委和航天部门表扬。
同样,集体资本参、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吸纳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与管理,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使企业得到了新的发展。如天津市美术颜料厂,是1956年成立的集体企业,先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后又与英国企业合资成立柯雅美术颜料有限公司,年销售额已达到2亿元以上。
陈士能对劳动群众新办的合作社企业更加赞不绝口。“这类企业,把弱势群体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创造了工作岗位。如上海市退休干部王翠玉创办的女子实验函授进修学院,对1.5万名上海城乡下岗女工、失地农民、外来媳妇进行手工编织技能培训,组织新办了17个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使上千名弱势妇女有了工作和收入。湖北黄冈地区上万名妇女搞‘挑花’工艺品生产,年销售收入达1亿多元。这些形式适应了不同层次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的需要。”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形式多样化的发展,集体企业吸纳了社会资本加快发展,同时集体资本也扩展到各类所有制经济中。到2004年底,集体资本已有41%分布在各类混合所有制企业中。
经过30年的不断改革,我国城镇集体经济发展上从依靠上级投资变为企业通过市场筹集资金,不断加快发展,使新型的集体企业充满了活力和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