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改革发端于农村,30年来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深远影响。当前,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村农业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集中研究了农村的改革与发展问题,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农村今后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在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的时刻,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出台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开创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和《决定》的重要内容,本刊今日特刊发一组文章,供大家学习交流。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为主题,作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高度肯定了改革开放30年来农业农村取得的伟大成就,科学总结了农村改革发展的丰富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全面部署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要求和保障措施,认识上有新突破,理论上有新创新,政策上有新举措,是一篇指导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新变化:科学判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科学地判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农业农村发展的情况,这是我们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特别是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准确把握这一变化,是继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外部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看,GDP增速减缓,投资、出口下降,影响农民外出就业。根据农业部的调查,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外出劳动力人数虽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8%,增幅却下降了2.3个百分点。农产品价格作为CPI的组成部分,会影响CPI的变动;同时,农业投入品价格高低也要受CPI变动的影响。从与世界农业的联系看,世界农产品价格的涨落对国内部分农产品的传导越来越明显;由于看中我国的广阔市场和未来获利空间,外资进入我国农业领域明显增加,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与其它产业的关联看,能源等行业的发展状况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国际原油价格7月份高达147美元,目前又降至70多美元,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各种突发事件看,今年年初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都对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农业农村工作面临新的考验。
另一方面,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内部也在发生变化。农业功能在变化;农产品供求形势在变化,农产品供求关系由10年前的总量平衡、丰年有余转变为现在的紧平衡;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在变化,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大市场、大流通、大生产转变;农民行为方式在变化,追求效益的行为取向越来越明显,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保口粮”两极发展;农村就业结构在变化,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向非农产业就业为主转变,目前5亿农民中有近2.3亿农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农民收入结构在变化,由以家庭经营收入为主向多元化转变,2007年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下降到53%,工资性收入比重上升到38.6%,转移性收入比重上升到5.3%,财产性收入比重上升到3.1%。这些变化揭示了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表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有新的对策。
新对策:认真解决新情况下的新问题
形势的变化使农业农村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就要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形势看,宏观方面有如下问题需要认真解决:
1、继续稳固粮食生产的好形势。今年我国粮食生产有望实现连续五年丰收,明年要继续稳固这一好形势,任务十分艰巨。关键是要充分调动起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除了要不断加大各项补贴政策力度外,更为根本的是要在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上做文章,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长期的过低粮价,使种粮农民不能获得与成本上升幅度相当的收益,必然要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2、完善政府行为,促进农民增收。在农民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价格;工资性收入取决于国家对农民外出务工环境的改善和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转移性收入取决于政府对农民各项补贴的力度;财产性收入与政府政策直接相关。不难看出,农民收入的增长都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受政府行为所导向。因此,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政府就应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制度创新和调整分配格局,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环境,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3、通过提高农业组织化来化解多重矛盾。目前看,无论科技推广,还是降低农民种粮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以及抗衡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都离不开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解决了农民与市场的对接问题,但要真正解决农民分享农产品流通和加工环节利益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键,是要及时研究制定和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创造法制环境,加强对农业组织化的扶持引导,促使其规范发展。
4、重视职业农民的培养。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农业经营老龄化、兼业化问题突出,对此需要通过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来有效应对。与此同时,外出就业农民的技能素质不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的矛盾也会越来越突出,因而更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尤其要在继续强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基础上,加强对留乡务工农民的培训,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农民,这种职业化的培训可以几倍、十几倍地产生培训效益,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5、高度重视对农业的投入。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对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需求很大,但有效供给比较缺乏。在目前二、三产业投资受阻的情况下,加大对农业和农村领域的投入,对于促进农村消费增长、启动农村的广阔市场,具有积极的作用。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也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必然要求。要强化对农业农村的投入,较为明显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需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改善农村金融等方面取得突破,既需要政策上的推动,也需要法规的约束。对此,应积极推动农业投入方面法律法规的出台,将农业投入尽快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作者系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