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都源于该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衢州市的
衢州市教育局局长姚宏昌11月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改革开放以来,富起来的农民纷纷涌向城市,农民孩子纷纷到城区择校,农村好教师流向城镇,农村校舍破旧,师资质量差,学生享受不到良好教育,教育“三农”问题凸显。
为破解教育“三农”问题,衢州市从2003年开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校网大调整,农村学校实行改水、改厕、改食堂、改宿舍,这些举措推进了教育资源的整合,改善了农村学校的条件。
当一幢幢新校舍矗立起来,校舍的城乡差别明显缩小时,柯城区教育局2005年底的一次教育质量检测结果大出意料:城区平均成绩80分,农村60分,最偏远的七里乡中心校才41分!
“教育质量上的城乡差距严重,解决教育‘三农’难题必须从硬件转到软件上来!”衢州市委书记孙建国说,“我们要从提高教师素质上寻求突破,实施名师资源共享工程,努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广大农村孩子平等享受优质教育。”
衢州城乡均衡教育的攻坚战开始了。
衢州市开始实施“名师资源共享”工程,将名师的教学实况录制下来送到农村中小学。几年来该市摄制完成名师课堂实录累计730节;建立市级名师网上工作站81个,实现了市名师与薄弱学校教师的实时互动指导;在市、县、校三级建立多地城乡互动远程教学点4个,通过网络实现城乡学校之间同步授课;全市所有的师生都可以上网共享名师课堂资源。
该市还通过师徒结对实现名师资源共享,已有100位省市特级教师和名师与224位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开展省特级教师和市名师送教下乡活动,通过上示范课、专题讲座、教学咨询、互动研讨等形式,让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给农村一线教师带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的实践经验。
针对农村孩子涌进城区择校,城区学校缺场地少校舍,而农村校舍却空置的现状,该市柯城区创新管理模式,实行教育托管――城区名校托管农村学校,实行“一个法人代表、一套领导班子,两所学校、独立核算、独立核编”的管理模式,用强弱捆绑的形式实现城乡教育均衡。
七里小学是全区最偏远的农村学校,最缺的是英、体、美教师,2006年4月由城区名校鹿鸣小学托管后,鹿鸣小学派出教学团队接管七里小学,英、体、美全部课程开足。两年来,七里小学彻底变样,教学质量大幅度上升,七里教师有14人次在教学比赛和论文、案例评比中获奖,学生也多次参加比赛并获奖。新华小学是城区名校,托管的是下村小学。11月8日,记者走进下村校区,校长刘秀芬指着教室满墙壁的书画作品说,这些书画全是孩子们创作的,学生绘画作品还在全国获金奖,而原来该小学连美术课都开不出来。刚接管时,两校学生的平均成绩差30分,现在下村有一个班数学成绩甚至已超过新华小学获得第一。
2007年6月,“名校托管”模式在柯城区全区推开,并进而向全市推广。教育托管使农村学校教育质量迅速提高。两年来已有14名在城区择校的学生回到七里小学。而衢州全市从城里回流到农村上学的学生已有760多人。
衢州市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得到浙江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肯定。有关专家认为,衢州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