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评诗词,中国历代有“妙悟”、“神韵”、“性灵”、“境界”诸说。西学东渐之后,以西方的文艺派别来品评中国古典诗词成为一时之盛,如称王维是“自然主义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等等。厉以宁对此不以为然,在论述唐宋“诗路”和“词路”时,他一扫前人之见,将“创新”作为评判诗人词人的标准。。
以“创新”为标准,《听厉以宁教授讲诗词》着重论述了十三家诗人和词人,诗人有唐朝的的王昌龄、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和陆游,词人有五代的冯延巳,宋代的晏殊、柳永、苏轼、朱敦儒、辛弃疾和姜夔。对于上述每一个诗人词人,厉以宁都能精辟地指出其创新之处。
《听厉以宁教授讲诗词》还对厉以宁创作的48首诗词进行了解析。这些诗词或励志,或悟道,或劝勉,或感叹,清新质朴,往往还给人一种警醒的感觉。例如书的封面上“不愁风暖开言路,怕在桃符更换迟”句,便告诫管理者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应该当机立断,以免错失良机。
读《听厉以宁教授讲诗词》,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经济学家的厉以宁和作为诗人的厉以宁之间的关系。其中最具启示意义的是,书中提出,凡能够在思想上和学术上有所建树的人,大都不会仅仅局限在某个学科的狭隘范畴,而很可能是一个“多面手”;诗词是情感和直觉的一种特殊训练,可以帮人们养成丰沛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厉以宁能在经济学研究方面取得如此成就,或许正得益于思维中有诗词这种特殊的养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