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这是创办“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福建省南安市兰田村党支部书记潘春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文化,2006年2月,他率先在兰田村创办“南安市新农民培训学校”,这是福建省第一家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村级民办公益性学校,它集思想教育、农业科技、职业技能、微机信息技术及各种培训为一体,让千百双捏惯了锄头把的双手拿起了笔、敲起了键盘。(本报2006年9月22日曾作过报道。)
素质培训让农民肚子里有了“洋墨水”。如何让他们学到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潘春来发现,经过两年多来的探索和实践,当地的农村信息化工程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仍然存在着信息服务的盲区和障碍。比如在村务、财务公开方面,因张贴区域有时空上的制约,多数村民尤其是外出村民看不到,村级材料档案不容易管理、保存;再比如农民家里生产的农副产品、家禽家畜,难以打开销路,想购买农资产品又耗时费钱效益低。“是信息不通畅阻碍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此,新农民素质培训学校与北京一家信息技术公司合作,经过前期大量的市场调研、专家咨询、可行性分析等工作后,精心研发构建了“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并在南安市推广开来。
敲起键盘开上“农家店”,点击村务当上“明白人”。“世纪之村”信息平台具有两大模块、八大功能,第一模块是村务管理及公开模块,它具备政府监管、村务管理,村财会电算化、农村社区服务等四大功能。第二模块为农村市场服务模块,它具备农家店、劳务需求、星火科技培训、企业展品等四大功能。
虚拟网络必须和实体运作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效益。为此,“世纪之村”建立起一支信息员队伍。根据区域布局、乡土人情、特色农产品、产销渠道、消费水平等情况,组建了100多处服务站点,配备信息员,实现信息收集、发布。同时还在每个信息服务点配备了相应的物流配送人员,组成一支草根物流队伍,负责联系、采购、配送、交易,方便了供求双方点对点的公平对接。
吴恢宏制作的农家麻油远近闻名,信息员帮他把供货信息发布到网站的“农家店”,配送员为他提供销售转运服务,老吴只需在家按订单生产就好了。“有了‘世纪之村’,我这个‘甩手掌柜’当起来可轻松了。”自己足不出户就财源滚滚,老吴心里真是乐开了花。
在福州打工的杏莲村村民郑幼发则更关心村务公开的情况。“我虽然离开了村子,但依然希望了解村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现在我每隔几天就要上上‘世纪之村’网站,那里面村财管理、全村事务、项目承包建设等情况一目了然,让我可以在外安心工作。”小郑这样说。
“世纪之村”信息平台开通后,南安农村村级管理水平有了质的提升,村务管理更加透明、政府的监管更加有效了。同时,它为提高农村社会资源利用率,拉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世纪之村”已在南安全市的所有416个行政村得到推广,提供给十万农民朋友们免费使用。据了解,第二版本将在今年底前完成,并计划于2009年在泉州全市2300个行政村推广使用。
今年10月17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农村信息化扶贫论坛”上,潘春来被邀到场介绍“世纪之村”创办与发展的情况,受到了与会领导及代表的高度重视。“世纪之村”这一农村信息化平台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应用的前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